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河源龙”欲借高速“奔向”全国 高速公路的开通,给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巨大能量

从粤赣高速市区出口,沿着迎客大道、滨江大道一路前行,记者便来到位于东江边的河源恐龙博物馆。“今年五一期间每天就有1万人次进馆,不完全统计,河源恐龙文博园一年接客量达50万人次。”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日前介绍说,这与我市高速公路的建设有莫大关系。

“酒香也怕巷子深”。高速公路的开通,给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巨大能量。未通高速前,深圳、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到河源要三四个小时,独特的恐龙文化只能深藏“巷内”、无人识见。如今,大湾区核心城市到河源仅2个多小时,而从高速出口到达恐龙文博园只要5分钟。

馆藏恐龙蛋化石

数量世界第一

记者在河源恐龙博物馆看到,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已修复出来的3具“黄氏河源龙”骨骼模型,备受游客青睐。“河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恐龙之乡’”,杜衍礼说,河源作为全球恐龙蛋主要出土地和馆藏地,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集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脚印“三位一体”的“龙蛋共生地”。截至目前,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已逾1.8万枚,至今仍居全球第一,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


河源恐龙博物馆镇馆之宝——“黄氏河源龙”骨骼模型。

近年来,河源恐龙博物馆注重文创产品开发,先后开发了具有恐龙元素的文化衫、恐龙邮册、恐龙玩具等一批特色产品,拍摄了以恐龙为主题的动漫微电影,建设了“史前部落”恐龙主题科普乐园。去年8月,以恐龙博物馆为核心的河源恐龙文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景区典范。

“云”上恐龙受青睐

记者注意到,河源恐龙博物馆内打造的“史前部落”恐龙主题科普乐园、达尔文工作室、“我与恐龙合影”照相机、黄氏河源龙微电影等富有观赏性、趣味性、互动性的休闲游乐项目,促使文博科普宣教传播互动更加活泼有趣,大大增强了游客的粘性,以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使科普、社教、展示和文化辐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人、物、数据资源成功实现云端相遇,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青睐。

一来自深圳的游客表示,每年都要带家人到河源恐龙博物馆参观,每年收获都不一般,这“云”上恐龙很有趣。杜衍礼说,现在河源恐龙文博园的客流主要来自珠三角,但江西、福建等省外客流也在逐渐增多。随着高速路网的不断完善,未来河源恐龙文博园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河源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河源龙”欲借高速“奔向”全国。

“菊”“龙”齐齐增辉

除了恐龙化石外,“菊石化石”也成为游客游览河源恐龙博物馆的“新宠”。在修复工场,记者看到,造型别具一格的“菊石化石”让不少游客兴趣倍增。现场展出的“菊石化石”有7块,是今年1月在东源县双江镇距离万绿湖湖面15米的一处陡坡峭崖边碎石堆里发现的。这是继1997年12月我市发现“菊石化石”后的又一次重大收获。这一发现对河源地区曾是一片海洋的考古研究推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杜衍礼称,“菊石”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600万年)绝迹。河源发现的“菊石”为花冠菊石,经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广东省地质研究所专家鉴定为生活在距今1.82亿年前侏罗纪时代,是生活在海洋的无脊椎动物。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童心齐向党 共创新时代 源城区高莲小学举行“庆建党百年守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