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老区激活新动能 红色引擎助振兴 和平县热水镇致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炎炎夏日,水上娱乐成为了人们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昨日,记者了解到,地处九连山腹地,被誉为“岭南生态逍遥漂”的和平县热水镇热水漂流很“火”,吸引了众多游客。热水漂流途经27个滩,28个潭,沿途水秀林高,夹岸高山相对,气势磅礴,也有怪石突兀相向,小桥流水,风光秀丽。


和平县热水镇北联兴隆村景区开展民俗活动。

热水镇不仅天生丽质,还曾是热火朝天的革命热土,是全省59个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镇之一。革命遗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依托。近年来,热水镇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加大革命旧址的修缮力度,打造红色景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火种”成燎原之势

1938年8月,方华、张觉青等热血青年在热水东华小学秘密成立了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如一明灯照亮无边黑暗,和平革命星星之火从这里点燃。据《热河激浪》记载,1938年2月,热水成立了热水乡农民协会和抗日自卫大队。6月,方华等在东华小学成立了党小组。8月,方华、张觉青等在东华小学秘密成立了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龙川中心支部,由方华任书记,时有党员13名。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热水镇牺牲了26位党员游击战士,另有20位外乡籍党员、游击战士在热水为革命捐躯赴难。

在热水镇中兴村,在众多的农家楼房间,一座土木砖瓦结构的清代建筑格外亮眼。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是东华小学以及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目前旧址已升级改造。该旧址先后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平县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为此,热水镇文艺演出团队还创作了以反映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为主要内容的客采戏《火种》在全县上演,引来众多村民观看。

野猪窝将揭开“面纱”

1945年10月3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从惠阳县镇隆出发,向河源方向前进。昼伏夜行,经3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历数次激战,第三支队终于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1月1日凌晨到达九连山下——和平县热水镇新洞村,驻扎在裴大佛(农会骨干)家中。得益于良好的群众基础,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地区的壮举并没有引起国民党政府的察觉,后继续向九连山深处挺进,并在山高林密的九连村野猪窝建立了司令部。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热水人民群众不怕牺牲,为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提供粮食供给后勤保障,这其中重要的一个物资转运站就在热水镇田仔坑。田仔坑村民黄明辉说,他们经常听爷爷和叔公们讲起送番薯片等物资到野猪窝支持革命的事情。热水镇九连村党支部书记周文艺也说,当时村民警觉性都很高,基本不和部队接触,把粮食挑到田仔坑、尖背就可以了,部队会派人过来拉。

2013年,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热水镇对田仔坑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旧址为周边的党员、群众提供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距离田仔坑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一处只剩下石基的遗址,就是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野猪窝。野猪窝地势易守难攻,群山环绕,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据悉,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野猪窝的重修工作将于今年7月启动,预计年底完成修缮任务。

“红色引擎”助振兴

热水镇人大主席黄越关说,田仔坑路口到旧址路段已经开始铺设水泥路面,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野猪窝的重修工作也正稳步推进。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旧址重修复原后,将全力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热水镇全域旅游的发展。

热水镇表示,接下来将传承好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以全县争创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保护和开发红色遗址,讲好“红色故事”,已成为热水镇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如联丰村挖掘红色文化,保护革命先烈罗宝萱遗址;北联兴隆民俗文化村,挖掘深厚客家文化底蕴,使这个传统古村落彰显出时代魅力;南湖村积极争取粤赣古道8公里的修缮工作,使之成为户外徒步的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朱景优 通讯员 邹准

 






上一篇:“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推动东源县义合镇农旅融合 特色产业助村民增收致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