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红+绿”铺就群众幸福路 紫金县抢抓革命老区发展机遇,驶入振兴“快车道”

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满山的茶树郁郁葱葱,这是紫金县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扶贫基地——紫金客茶谷,目前,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融合模式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解决和带动了劳动就业人数逾3000人次。

紫金县,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山区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紫金县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红色精神引领老区振兴

在紫金县苏区镇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外墙被刷成了红色,建筑内外矗立着几株绿柏,与红墙交相辉映,屋内处处是革命先辈生活过的痕迹,见证着那段光荣的岁月。这是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遗)址,又俗称“红屋”。沿着红屋大门往前走,便来到了另一处革命遗址——血田遗址。


紫金县龙窝镇“鱼稻共生”田园项目。本报记者 严冬远 摄

苏区镇(原名炮子乡),是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也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第四师并肩作战的壮丽诗篇。如今,战火硝烟已散去,革命先辈的精神却依旧激励着苏区人民不断向前。

据苏区镇镇长钟县华介绍,苏区镇红色资源丰富,现存的革命旧(遗)址有20处。在振兴苏区的过程中,苏区镇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先后完善了一批旧(遗)址群。2020年以来,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征地和工程建设,首期工程中的苏区农民运动陈列馆、练兵场、体验区、市政道路等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了苏区革命旧(遗)址群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

“苏区镇除了红色资源外,还有非常好的生态优势,每年来苏区镇进行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的人数超过一万人。”钟县华提到,接下来,苏区镇将着力打造“红+绿”的产业,抓好生态旅游的开发,发展绿色茶产业,将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茶产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紫金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已有600多年植茶历史。近年来,紫金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实施以及市委、市政府通过“扩规模、提品牌、拓市场”,紫金县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其中,“紫金蝉茶”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达34.8亿元。

“近年来,我们茶产业不断发展扩大,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8万亩扩大到2020年的5.03万亩,产值从原来的3.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6亿元。”紫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伟东介绍,紫金县地处北纬23度,北回归线贯穿而过,地理环境好,气候、土壤佳,适宜茶产业的种植发展,因此,在经过分析研判后,确定茶产业作为紫金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

据悉,紫金县贯彻“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理念,把茶产业和红色资源相结合,积极鼓励茶企进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1年5月,“红色紫金-蝉茶飘香”被评为全国百条红色茶乡特色旅游线路。全县茶产业通过工资收入、土地入股、入股资金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4505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915人,户均年增收11000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激励企业和农户扩大茶产业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打造品牌增强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茶产业向外发展。”黄伟东说。

本报记者 谢梦君

 






上一篇:一本“清廉簿”,百年好作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