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战“蚁”强大科技合力——我市齐心协力筑牢战“蚁”防线
一栋两层小楼背依群山,前有屋坪,左有渔塘菜园,而门前正对着一大片待收的金黄色稻子,一派丰收富足的祥和景象,然而令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石塘村小组村民张佰仟苦恼的是,家门口屋坪一青石板下不知何时“搬”来一窝红火蚁,不仅大人见之远远避开,家中小孩也不能尽情玩耍,生怕招惹了红火蚁受到伤害。不过,这一切都即将成为过去。近日,河源市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在石塘村小组举行。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石庆型手把手教了张佰仟防治办法,并发放了部分防治药物。
专家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红火蚁防治方法。
汇聚起战“蚁”科技合力
“红火蚁的防控要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筑牢战‘蚁’防线。”市科技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科科长伍文彬介绍,举办此次培训会,是市科技局落实“学党史,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当地老百姓防控红火蚁的意识和技术水平。
在石塘村小组,不少村民曾被红火蚁所伤。记者在张佰仟的菜园地里,就看到一个蚁窝,里面的红火蚁密密麻麻,很是吓人。张佰仟说,每次从这里走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蚁伤着了。
村民张国平、张船中向记者反映,包括他俩在内,当地曾有多人被红火蚁蜇伤,隔天伤口开始起水泡、化脓,疼痛难忍,只好到当地卫生站治疗,结果10多天都未见好转。“以前人们对红火蚁的认识不足,将其当作普通蚂蚁对待,被咬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好多了,就连小朋友都知道遇到蚁丘要绕行。”村民张国荣说,在他的记忆中,这种小小的蚂蚁以前很是猖獗,稍有不慎就被蜇伤,现在通过项目防治,有了很大改观。
防“蚁”示范区成效好
据悉,“河源市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于2020年立项,项目主持单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取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和骆湖镇上欧村,以及源城区埔前镇高围村3个点建立防控示范区,示范区面积分别为200亩、150亩和110亩,对示范区域农田、果园、河岸等进行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抽样调查及发生程度分级,并筛选出符合防治要求的高效、低毒红火蚁药剂进行防控。
“历经10余年的研究和积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已形成了一套红火蚁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石庆型告诉记者,他们对3个示范区进行了3次大面积防控,防效均达到90%以上,同时还开展了4次大型现场红火蚁识别与防控技术现场培训,培训人数超过200人。通过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将红火蚁科学防控技术辐射至灯塔盆地,乃至整个河源市,提高了本地红火蚁识别及防控水平。
当日的培训会还向村民展示了无人机防控、饵剂机械撒播、单蚁巢饵剂处理等红火蚁防控技术。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