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为了老战士的遗愿 众人合力寻访“宁山三壮士”英雄地

“找到了,就是这里,跟父亲在世时说得一样。”前日,东源县黄村镇宁山村七娘寨棺材硿,拄着木棍的黄红海顾不上满脚的黄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对着高高的山崖大声说道,“父亲啊,您的遗愿,儿完成啦!”

山峭崖深,林木葱郁,泉水潺潺,飞珠溅玉,仿佛诉说着1949年初春发生在宁山村那悲壮的一幕。

在“宁山三壮士”跳崖处,钟黎星(右二)、黄红海(右一)向本报记者(左二)讲述那悲壮的一幕。

壮举挽救部队

1949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大雾弥漫。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三团一营15岁的战士黄能华跟班长、副班长在宁山村马肩坳山顶站岗放哨,他们的背后就驻扎着东二支队三团部队。突然,他们发现国民党部队趁着大雾正摸上山来偷袭,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为了不让主力部队受袭击,他们果断向敌人开枪射击,并向着部队驻地的相反方向跑去。后被大批敌人合围在七娘寨悬崖边,子弹也打光了,三人毫不犹豫跳下山崖,宁死也不当俘虏。三人的壮举挽救了部队,敌人见偷袭败露,加上山雾浓厚,又怕被我军包围,就撤走了。事后,伤重的黄能华和副班长侥幸获救,班长不幸牺牲。令人惋惜的是,副班长不久也因伤重不治而牺牲。

事隔七十多年,2019年,寓居广州病重中的黄能华向儿子黄红海讲起此事,仍然心潮澎湃。黄红海记得父亲讲起这件事时,喃喃地说,当时能退吗?不能退,身后就是部队和村民啊!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原司令员钟俊贤(曾化名“张达”)后代钟黎星仍清楚地记得,躺在医院病床上,黄能华忆起当年烽火岁月,想起牺牲的战友,一再念叨“我想念当年的老战友啊”,一再要求寻找当年的事发地点。

寻访一波三折

黄能华1948年参加龙川鹤市地下党,1949年参加部队,先后参加了1949年3月消灭五华李瑞模国民党县警队战斗、追击国民党196师石坝战斗,之后随部队进驻广州,后寓居广州。2019年9月,为完成父亲的心愿,黄红海曾到黄村探寻三壮士跳崖地,由于年代久远、人生地不熟等原因,没有找到跳崖的具体地点。

2021年11月3日,钟黎星向东源县黄村镇“推红工作组”发出请求,帮助寻找三壮士跳崖地。接到消息后,“推红工作组”经多方打听获悉,宁山村已故抗美援朝老战士钟月明曾讲过在七娘寨棺材硿救过部队战士的事迹。11月4日,“推红工作组”成员、宁山村委会支部书记李卫星联系上了钟月明后代钟传新。根据回忆,两人找到了当年救人的地点——东源县黄村镇宁山村七娘寨棺材硿。

得到消息后,钟黎星不顾年迈的身体,动身从广州到黄村探访。前日,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钟黎星拄着木棍踏着崎岖泥泞的山坡,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才从三壮士跳崖处走到崖底。

老区传颂三壮士

山高林密,崖陡壁峭,潺潺的溪水形成了一道宽约2米的瀑布。记者现场目测了一下,悬崖足有30多米高。“爷爷在世时曾经讲过救部队战士的事情,但由于无法证实而放弃。”钟传新说,祖父钟月明在世时曾说过,三人可能想通过悬崖边小路把敌人引开,没曾想敌人多面合围,就出现了那悲壮的一幕。黄红海说,父亲黄能华抱憾在2020年去世,曾体检做胸透视,发现胸骨曾断过三条,应该就是跳崖时留下的伤。

“如此陡峭的悬崖,能深深体会到当年三壮士跳崖的英勇和悲壮。”河源市委党史办副主任黄振中实地探访后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宁山三壮士”是广东版的“狼牙山五壮士”,“宁山三壮士”勇于舍弃自己生命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传扬,壮举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源城区“两会”绘就发展蓝图 聚焦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市博物馆招募学生志愿者 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