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促提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访连平县绣缎镇委书记何小琴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群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主体,构建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全域全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连平县绣缎镇委书记何小琴提到,绣缎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群众对乡村振兴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不高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绣缎镇坚持把群众“三度”提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抓手,全力推动环境整治行动,现今全域村居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目标。
大力提升“三度”助力乡村振兴
“你看,这个宣传单上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平时不要乱丢垃圾,要注意搞好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何小琴正在上门入户给群众派发宣传单和围裙,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工作。
为提高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绣缎镇始终把政策宣传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前提,不断创新政策宣传渠道,大力加强“三度”工作,通过印制《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单》、制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裙、宣传横幅等,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通过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引导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
何小琴提到,绣缎镇将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利用多媒体宣传车、文化下乡,通过巡回播放、巡回演出等方式,把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到位;此外,还发挥基层党员和志愿服务队作用,开展走村入户宣传,切实把乡村振兴政策讲好讲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构筑良好氛围。
守护生态底线打造宜居环境
走进绣缎镇,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沥青路,屋子前后的空地被改造成了“四小园”,老旧的围墙被绘上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了文化传递的新载体。
“之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需求和服务镇村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农田水利灌溉率较低,自然村道巷道硬底化覆盖率也不高。”何小琴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问题,绣缎镇积极加大与上级项目对口部门衔接力度,扎实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四好”农村路和村文化广场建设等,现今全镇水圳“三面光”公里数不断增加,需硬底化村道公里数不断减少,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多个村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为打造宜居环境,绣缎镇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四小园”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据统计,绣缎镇拆除危旧泥砖房等18.8万多平方米,全镇完成13个自然村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31.5公里,清理各种垃圾超过9万吨,打捞清理漂浮物75吨,保洁覆盖面达到100%。此外,金溪村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基本完成,顺利通过省级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并评为省级“文明村”,为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镇将继续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何小琴表示,绣缎镇将采取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农村党员包户方式巩固干净整洁村创建成果,继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日处理和农村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彻底消除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同时,务实推进“四小园”建设,结合人口分布、风俗习惯、地形条件建设好“四小园”,并扎实做好政策宣传和精神文明教育,实现村容村貌与人民群众素养双提升,不断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果,鼓励应拆尽拆与修缮亮化结合,实现“拆出敞亮、留住乡愁”目标。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