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河源:岭南首邑客家名城

作者:杨宏海 侯月祥 吕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中央政府平定岭南百越之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在南海郡置番禺、龙川、博罗和四会、揭阳五县(后两县有说建于汉代),辖境覆盖今辽阔的粤东大部分地区和闽西、赣南、湘南等地区,包括今河源市五县一区辖区。秦朝在岭南设立郡县是岭南历史发展划时代的大事。但对可称为“岭南首邑”的是什么地方?在学术界长期存在不同争议。其实它就是古龙川,今河源。

一、河源(龙川)的历史奠定了“岭南首邑”的基础

以河源为中心的东江流域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东江文明”的发祥地。考古发现,今河源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产生活遗址遗迹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文物丰富、有重大发现,特别是五千多年历史文明衔接系统等特点,在岭南地区极为少见。

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后在这里开始了划时代的开发。赵佗在包括今河源范围内的古龙川的治理业绩显著,将东江文明提高到新阶段。据专家考证,龙川建邑早于秦朝创设南海郡之前。自公元前218年秦军征戍岭南失利、主将屠睢被杀,至公元前214年第二次征越成功,四年多,赵佗一直在龙川经略部署,建立起军政一体的巩固的大本营,为最终平定岭南构建扎实的经济社会和军备基础。公元前214年秦朝再次派任嚣为主将、赵佗辅佐,最终统一了岭南。唐代循州第一进士、翰林学士韦昌明在《越王井记》中载:“秦首置南海(郡),即以龙川隶焉”。(见1994年8月出版《龙川县志》第700页)就是说龙川早已置县,南海郡不必重新设置龙川县,隶属为辖县即可。因此,龙川县是“岭南首邑”。

在今龙川县佗城镇新修复的北城门墙上的一方石碑刻“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龙川”。署名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二OO九年”。“说明”称:“古龙川成为岭南大地最早接受中国文明熏陶的地区,史称‘岭南首邑’”。2020年《中国地理》编纂委员会认定河源市为“岭南首邑”,并特别编辑《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河源》专著,将于今年底出版发行。

1991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省今古地名辞典》第232页和1995年1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百科全书》第560页介绍龙川时,都同样称龙川“历史悠久,素称岭南首邑”。

龙川县的历史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古县。赵佗在《史记》、前后《汉书》等正史中是岭南人物独立立传的第一人。南海郡所辖五县中,四会、揭阳建于秦还是汉久有争议;博罗县名历史上几经变换;番禺县是郡治,但其影响远不及龙川县。

二、赵佗在龙川令的政绩巩固了“岭南首邑”的地位

龙川是岭南汉化“首邑”。赵佗在龙川实行中原秦制,推行中原文明,促进岭南民族融合,建立汉越统一政权;施行“和辑百越”“与越杂处”“与越通婚”等政策;对少数民族平等亲善、相互尊重,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赵佗实施“垦辟定规制”。大力推广中原先进生产工具、水稻耕作技术和兴修水利等,帮助越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拓展生产力;发展各种手工业,提高经济水平。

赵佗促进汉越文化融合,构建具有中原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的岭南文化,推行与中原相仿的度量衡制度、礼仪葬俗、良好风尚,重视教育,推广同文,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赵佗大力发展商贾,开发东江水上运输便利,发展海上交通。南越国时开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与赵佗早期在龙川开发东江水上运输的实践有很大关系。

赵佗治理龙川的显著功绩得到任嚣的肯定和信任,最终把南海郡尉的权力交给了他。在南海郡尉及南越王任上,赵佗实施的许多政策举措,都是他在龙川令任上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行的、成功的。汉高祖刘邦称他:“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史记》“高帝纪一下”、《前汉书》纪王上、宋·郑樵《通志》卷五上有载)

河源是“岭南首邑”,并非仅仅考察古龙川建县岭南最早,而更重要的是考察当年赵佗对古龙川县的治理是岭南最优秀、最显著、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大、历史地位最高的,“岭南首邑”当之无愧。

三、“客家名城”:河源迎来后发优势绿色崛起

在全球客家人的版图上,同是客家地区的梅州、龙岩、赣州均在客家文化体系中有了定位,且均已获得客家世界的认同,如梅州为“世界客都”,龙岩为“客家祖地”,赣州为“客家摇篮”。

2010年河源成功举办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彰显河源客家在全球客家中的崭新形象。学术界经多年研究,普遍认同当年赵佗率领的秦军以及后来南迁龙川的移民是最早的客家先民,确立了河源是“客家古邑”的文化定位。多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实施文化强市举措,从“客家古邑”向“客家名城”转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河源市制定了城市规划和布局准备全面迎接和拥抱大湾区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客家名城”。(1)高铁大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提速。高铁河源到深圳、广州约40分钟,到香港约50分钟,将正式迈入大湾区一小时高铁生活圈,以“湾区后花园”的优势融入大湾区。(2)统筹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河源精心谋划“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强化中心城区核心辐射带动作用,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绿色湾区美丽湾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功能培育五方面,重点做好与大湾区发展的深度对接,吸引和推动大湾区现代资源要素向河源延伸拓展。(3)山水相融,打造魅力生态之城。河源拥有丰富的绿色森林、高质量水资源和多样性自然人文资源,是发展商务休闲、旅游观光、生命保健等绿色产业的最佳人文生态圣地。

目前,河源市正在推进发挥“岭南首邑、客家名城、温泉之都、恐龙之乡、东江源地”“五张名片”的优势,增强文化强市的助推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乘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再创辉煌!

 






上一篇:枭叔饭局
下一篇:阮啸仙学生时代的故事(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