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独臂硬汉曾贵祥致力于种植大棚蔬菜 身残志坚勇创业 爱心助残暖人心

近日,趁着电子加工作坊歇息的空当,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种菜专业户曾贵祥到蔬菜大棚里帮母亲收拾番薯叶。高达3米的塑料大棚里,一畦畦翠绿色的番薯叶,鲜嫩水灵。割菜、装筐、打捆,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令人惊讶的是,独臂硬汉曾贵祥仅用一只左手完成,其速度绝不亚于一个正常人。由于一些原因,他家9个蔬菜大棚有7个暂时闲置,但身残志坚的他相信,奋斗不息,一定会重拾昔日的辉煌。


曾贵祥和家人在大棚里打理蔬菜。

事故中痛失右臂

曾贵祥性格开朗,头脑活泛,曾外出珠三角打过工,创过业。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在深圳用多年打工积蓄开的小工厂倒闭,遂回家乡养猪建了沼气池。后来曾贵祥再次进工厂务工,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大半个身子血肉模糊,险些丢了性命,右臂也永远地失去了。

2016年4月,在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投入4.7万元的基础上,曾贵祥配套2万元建了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的防虫害蔬菜大棚。后来,他又利用5万元的政府贴息银行贷款扩建了4个标准大棚。利用种菜赚的钱,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他扩建至9个标准大棚,专门种植蔬菜。

人硬菜更“顶呱呱”

由于刚喷过水,大棚里一丛丛番薯叶显得水灵灵的,格外惹人喜爱。曾贵祥说,这一个标准大棚8米宽、30米长、高3.5米,为节省成本,都是自己一点点搭建起来。建棚不易,种好菜更不易。才开始种时,他引进了一些种菜基地常用的立杆式节水溉设施,后来发现管道埋在地下,给锄地拔草时带来很大不便。

一次,曾贵祥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些花木基地实行半空悬挂式喷溉设施,就自己动手研发了一套“一管两用”半空悬挂式喷溉设施,一条管道既可以喷水,又可以喷沼液,随时可以调整。如今,9个标准大棚的施肥灌溉都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利用灯光、粘虫板等物理方式诱杀害虫。他说,这些只为产出一棚好菜。由于用自家产的沼液做底肥,蔬菜质量相当好,每次运到绣缎圩集上卖,都被抢购一空。仅目前这两棚蔬菜,曾贵祥家每天也有不少收入。

回报社会施援手

今年2月,曾贵祥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子加工作坊,专门接单生产手机充电线。他是初次尝试接单生产,村民以前也没有干过。电子加工作坊一度连续亏损了两个月,直至今年4月才实现收支平衡,5月有望实现盈利。为提高村民素质,5月9日,曾贵祥还专门安排在作坊工作的村民到东莞学习加工技术。

该作坊已吸纳了13个附近村民务工,其中有两位村民来自于伤残家庭。从伤残苦痛中走出来的曾贵祥深深理解这些家庭的难处。他说,把他们吸纳进来务工,也是为他们家庭减轻一些负担,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他至今一直很感激党和政府对他家的帮扶,对于市、县残联以及镇、村的帮扶,更是报以感激之情。

最想种大棚蔬菜

有付出,就有收获。曾贵祥给记者讲出了今后的打算,开电子加工作坊的目的就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待电子作坊走向正常运作后,他还是想回到大棚种菜,继续与土地打交道,将来还计划在大棚里种种瓜果。他坦言,最感兴趣的还是种菜,看到满架的黄瓜、茄子和满棚的番薯苗,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

踏实肯干的曾贵祥收获了一垄垄的好菜,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敬佩和称赞。金溪村党支部书记曾权生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全村奔小康的致富典型,是全村村民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五个聚力”奋力打造 高品质“五有”中心镇——访东源县蓝口镇党委书记朱其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