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 阅读新闻

“小切口”见“大文章” 江东新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中秋已过,中午阳光依然火热。近日,记者在江东新区临江镇胜利村中心自然村(黄屋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看到,长着睡莲的塘水倒映着农家小楼,圆形的塘面与周围民居相映成辉,别有一番韵味。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丘耀文告诉记者,这个污水治理点建得好,受益人口110人,村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这是江东新区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相关数据显示,江东新区有35个村居(30个村、5个居委会),其中纳入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是临江、古竹两镇共28个行政村,合计200个自然村。截至目前,江东新区累计投入资金1.21亿元,污水处理能力合计1770吨/天,建成配套主管网59.4公里,完成了25个行政村共计26座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个未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均已纳入镇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范围,2020年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


临江镇胜利村中心自然村(黄屋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环境大大改观

整体治理率年底前实现100%

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江东新区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攻坚战,强化现场协调督办和考核问责,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举措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地见效,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根据《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排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江东新区深入开展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实地勘察和摸排统计。据统计,江东新区有200个自然村需要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14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整体治理率72.5%,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实现100%,江东新区将提前三年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务。

因地制宜 梯次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点多面广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江东新区综合考虑各自然村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水产排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情况来选择治理模式,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梯次推进各自然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避免“一刀切”“齐步走”。

在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摸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基础上,江东新区以建立健全“新区主导、乡镇落实、村级参与、村民受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为重点,科学编制了《河源江东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河源江东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村一策”治理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在全市率先通过市政府批复并印发行动方案且立即组织实施。除“十三五”期间已完成的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外,剩余的180个自然村中有11个自然村采取A模式(接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29个自然村采取B模式(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40个自然村采取C模式(资源化利用)。

“一村一策”ABC

这其中,靠近城镇的自然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A模式);人口聚集、利用空间不足、经济条件较好的自然村,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治理方式(B模式);污水产生量较少、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自然村,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方式(C模式);在地形复杂、管网建设难度大的自然村创新推行A+C、B+C和C1+C2(污水收集后经过预处理设施再资源化利用+污水收集后不经过预处理设施直接资源化利用)等复合模式,做到应接尽接,确保治理实效。

记者了解到,目前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的自然村正在紧张施工中,9月底前可基本完成。今年第四季度再进行全域治理情况“回头看”,确保年底前实现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整体治理率达到100%。

以临江镇胜利村中心自然村(黄屋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为例,临江镇胜利村中心自然村(黄屋塘)项目采取C模式,该项目共接连黄屋塘周边居民23户,常住人口约110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13吨,通过主管收集各户化粪池水和灰水,流入格栅池、缺氧池和厌氧池进行沉淀,氢化处理后进入灌溉池,可用于村民浇菜施肥、灌溉等。项目建设管网长度约600米,总投资约28万元。

“五位一体”完善管护

江东新区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打好“申请上级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财政兜底”组合拳,有效整合资金,目前已到位资金1.21亿元,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要想真正发挥实效,管好用好是关键。为此,江东新区印发了《江东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编制了《江东新区古竹镇、临江镇村级污水处理站运维方案》,加强项目建成后的运维管护工作,统筹落实污水处理设施的专业化管护,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在规划设计阶段统筹考虑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同时,江东新区还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田”,构建以新区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持续发挥最大效能。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文/图

 






上一篇:江东新区举办“民法典宣讲乡村行”活动 营造浓厚普法宣传氛围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