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恩情
作者:温伟权
“恩”在《说文》里解释为“惠也”,即好处,可理解为给予他人较大的帮助。提起“恩”字,大多数人头脑中会闪现出“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词句。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谓之恩情。恩情有很多种,如父母养育之恩、遇险救命之恩、伯乐推荐之恩、急难相助之恩,这些均可称为大恩大德,理应终生铭记。
在我看来,帮助别人是一种主观上的自愿行为,最好不要将其视为对别人的恩情。施恩莫望报,心里记住的东西越少,人会活得越轻松自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做善事,俗话说做善事积德,这里的“德”是指所帮助之人的“反作用力”,帮的人越多,德行越厚,反作用力越大,浅显来说是“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与物理学上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也有不少所谓的“恩人”,将恩情视作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自私地将恩情的保质期设置为“长期”甚至“永远”,老惦记着别人来报恩,甚至以此为要挟,要求多次回报,这只会令当年的恩情变得浅薄和庸俗。施恩图报非君子,“恩情”的最高境界,是将给予他人的帮助视为爱的奉献,犹如播撒爱的种子,让恩情的幸福之花盛开各地。
而报恩,是一种美德,体现感恩者的人生态度,主观上行动上自觉回报恩人,为恩人付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知恩图报的“图”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个中含义。从古至今有不少报恩的故事,像“衔草结环”“一饭千金”等。忘恩负义是小人,人品肯定不行;恩将仇报最为可耻,像寓言《东郭先生和狼》中的中山狼、《农夫和蛇》中的恶蛇,当人人都避而远之的时候,前路必将越走越窄。
恩情应该怎样去报答呢?是必须花一辈子的时间,还是一恩一报还清了事?我想,如果恩情非得计算得这般清楚,计较这么多,那么它已然变质,不再属于真正意见上的“恩情”,而是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借贷关系,一种交易,这种恩情只会让人觉得冰冷无比。
有心报恩,并非一定得上刀山下火海或两肋插刀,报恩不能无底线和丧失原则,这样会令报恩者走向歧路。相反,将恩情铭记于心,量力付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细水长流式的回馈,还有在紧要关头时的鼎力相助,都是对恩情最好的回报,此种相报称之为“涌泉”毫不为过。
关于恩情与报恩的关系,华罗庚有句话说得非常到位,“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应是每个人都可遵循的为人处世之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