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品咂人间的香甜

作者:张湘涛

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受朋友相邀,我们一行人来到龙川县登云镇梅花村红薯种植基地。近年来,梅花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土壤适宜种植红薯。村里以“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步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撂荒地上种植红薯,保障农民增收。

翠绿茂盛的红薯叶,像一大片绿地毯铺满四周的田野,还有绿的青松、红的枫叶、黄的常青树,将群山渲染成一幅五颜六色的画板。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忙碌收获红薯的身影,遍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有的拿起菜刀,割掉红薯藤蔓;有的小心翼翼地用锄头翻开泥土,再手脚麻利地将红薯去泥、分拣出来。成堆的红薯,被翻出地面,好像刚生出的娃娃,细皮嫩肉,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在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中,这一根根体态饱满、颜色鲜艳的红薯,呈现并饱含着沸腾热情的暖意。在充满丰收的喜悦中,把我深藏在骨子里的乡愁瞬间唤醒,我感受到了一番香甜的人间滋味。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小时候,稍稍懂事,我便有了关于红薯的记忆。父亲长年在铁路建设工地修铁路,一年到头难得回来。母亲一个人在家乡,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还要收拾家里几块不大的地。其中有一块地,每年都是要种红薯的。红薯浑身都是宝,红薯叶不仅新鲜的可以吃,晒干了也可以吃,红薯秧子可以喂牲畜。

那个年代,虽然已没有了“红薯汤、红薯干,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日子,但是在童年时代,家乡的红薯确实是我小时候的主食,以至于到铁路学校读书,后分配到铁路建设工地,我对红薯并不是太热衷。就像母亲说的,我小时候吃“伤”了,以至于看到红薯就有些疏远。但这香喷喷、甜丝丝的红薯香味,却总藏在心底里,勾起我无尽的情思。

红薯,在中国南北各地叫法甚多,如白薯、地瓜、甘薯、番薯等等。红薯之所以受欢迎,还因为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胃、生津润燥的药用价值,有利于人体保持酸碱平衡,减轻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

红薯最大的优点,是随遇而安,不挑剔。在田野山坡上,剪掉秧子,很随意地插到地里,没过几天就可生根发芽。不仅如此,它生长的速度还很快,没费多少光景,绿色的藤蔓就把整块地缠绕起来,茎叶繁茂的枝叶,仿佛是绿色的毯子,将田间地头覆盖起来。倒是生长的红薯果实比较低调,就像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把自己默默地藏在地下,悄悄地生长,直到自己撑裂地皮。

小时候,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母亲就经常去地里刨红薯,舍不得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就把我抱到红薯地里,放在成堆的红薯秧上,然后在头顶上放一把伞。听着田野里虫儿鸣叫,看着蓝天白云上飞过的鸟儿,母亲在地里忙碌着,我眨巴着眼睛,在有些困意的朦胧里进入梦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稍大一点,我就开始帮母亲做点事情了,比如做饭、割草、放牛、收红薯等。我是在红薯的醇香甘甜中长大的,天天吃红薯的日子,其实让我特别感到腻烦。小时候,特别希望能吃到一碗净白米饭,但往往吃的时候却是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锅里,在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米粒,下面蒸着红薯。每次把锅掀开,总是先给客人紧紧地压实装上一碗,余下的米粒与下面的红薯再混合在一起。

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千方百计换着花样做红薯。春天,母亲在锅里给我下红薯面,在碗里浇上一勺辣椒酱。夏天,用红薯粉做上一盆凉粉,滑溜溜的,吃起来冰凉冰凉的。秋天,把红薯片砸碎熬成稀饭,香甜可口,百吃不厌。当然,有时母亲还把红薯面与面粉掺和在一起,做成花卷,色、香、味俱佳。到了冬天,各家各户都用柴火取暖,烧尽后灶膛里留下通红通红的大块或小块燃烧后的木炭。勤快的母亲会将几个红薯埋在还有余火的灰烬里。

待我放学回家,想起在火炉灶里煨的红薯,就顾不上与小伙伴们在路上打闹,一溜烟似的往家跑。红薯经过烤炙,外皮带着些许的焦黑,几处还渗出黄褐色的糖浆。用手一撕,焦黄的外皮下便露出晶莹的红薯肉。我急不可耐地用牙咬上一口,甜汁沾满舌尖,沁人心脾。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早已结束了天天吃红薯的年代。无论城市和乡村都把红薯当作一种零食或副食品来调剂生活。退休后的父母,住在粤北的小城里,一日三餐总离不开红薯。我想,那是他们总也忘不了那段红薯飘香的日子吧。

“今年收成还算可以,我们种植了60多亩红薯,可以达到30万元的收入。参与的农户有10多户,我们的种植大户都是聘请村民一起来参与种植。”梅花村相关负责人微笑的脸庞上洋溢着一种自信和坦然。

梅花村通过采取“农业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农户”模式,鼓励群众自发或租赁冬季闲田、流转土地等方式开展冬种生产。红薯的丰收,吸纳了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在当地务工,村民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让小红薯真正成为了村民的“致富薯”、幸福生活的“甜蜜薯”。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童年已逝,但红薯飘香的美好时光,却始终是这么的温馨和甜蜜。或许,我们都应该努力地学做“小红薯”,低调地行走于人世间。像汪曾祺那样,在生活的缝隙里,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在人间咸淡香甜中,品咂人生的滋味。

 






上一篇:怀念邻家伯伯
下一篇:传世珍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