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全力打造“产城融合” “城园互动”和平样板——访和平县委书记邓卓文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并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了全面部署,赋予和平县“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和推动“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新使命、新任务。

前日,和平县委书记邓卓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和平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加快建设“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聚力打造“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六大服务业”,扎实推动产业、园区、城市之间的空间整合及功能融合,通过以园促城、以城带产,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持续推进和平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和平努力、和平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和平县推动林寨古村创建国家级3A景区。(资料图片)

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推动一产接二连三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培育“五大产业”的主攻方向,和平今年将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加快推动产业发展?邓卓文表示,和平将紧紧围绕市委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计划全年新引进项目18个以上,新动工项目18个,新投产项目10个,为全市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作出和平贡献。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是民生之本,邓卓文表示,今年和平县将因地制宜建设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百香果、油茶、黄豆等“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持续抓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促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进一步扩大“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规模。充分发挥“一区两园”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大和平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宣传,力争成功申报猕猴桃、丝苗米、茶叶、腐竹4个国家地理保护商标。积极引进现有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关联的优质企业,力争和盛食品、东瑞集团、惠平农牧等项目年内投产达效。

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邓卓文谈到,和平县将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计划北扩800亩,通过以园促城、以城带产,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着力打造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制药、可穿戴饰品“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一是加快推进粤深钢二期征地拆迁,支持粤深钢等龙头企业发展,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能置换、绿色发展,推动企业扩资增产。二是抢抓河源市培育百亿水产业集群的机遇,重点扶持壮大聪明人集团、东森堂科技等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明泉健康科技、新九洲与农夫山泉、汇源等知名企业加强对接合作,打造和平食品饮料品牌。三是依托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腐竹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腐竹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切实提高和平腐竹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扎实有序推进大坝塑料制造集聚地建设,加快长丰环保、瑞祥科技和鑫盛科技等项目建设进度,科学规范金龙矿业等矿产企业开采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提高新材料产品附加值,力争2022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五是以和平药业等老牌制药企业的产业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培育壮大生物制药产业,推动生物制药产业总产值翻番。六是加快谋划建设“可穿戴饰品产业园”,进一步推动朗轩眼镜、唯金珠宝、东海源珠宝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2022年可穿戴饰品产业总产值达8亿元。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竞争力。邓卓文表示,今年和平县将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仓储物流业、农机服务业、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六大服务业”,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紧盯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抢抓赣深高铁开通的契机,推动林寨古村创建国家级3A景区、荣佳国韵温泉度假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阳明文化综合开发,进一步擦亮“阳明古郡”“温泉之都”文旅名片,力争2022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6.05亿元。加快推动百盛广场、商业步行街、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连片打造建设。紧抓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等交通优势和“双区”辐射大内陆机遇,谋划大型物流园区、仓储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依托农机学校,建立健全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机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农机服务业。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带动,推动工业产品、农特产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依托5G智慧园区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高效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增长8%。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县域则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邓卓文表示,和平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按照《和平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机制,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分级(农户、村级、镇级、县级)、分阶段(监测对象识别认定阶段、分类施策帮扶阶段、风险消除认定阶段)完善台账,对全县现有边缘易致贫户42户16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加强监测预警,实施一户一策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产业发展为“引擎”,乡村振兴有“路子”。邓卓文表示,和平县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扎实开展“百企帮百镇”“千企兴千村”行动,通过“企业+脱贫户”等产业帮扶发展模式,力争2022年重点关注脱贫户实现10%的增收;充分利用深圳帮扶力量,举办精准就业专场招聘会,力争2022年为低收入人群增设公益就业岗位170个;建立乡村振兴小额信贷风险金,探索开展生猪活体贷、民宿贷、林权贷等政银企多方合作模式,确保2022年为脱贫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总额不低于500万元;继续发挥“福和直通车”及国家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平台作用,联合“双创”物流园,充分整合资源建设和平县乡村振兴农产品电商平台,大力拓宽和平县农特产品销路,力争全年帮扶产业销量达5000万元。

实施镇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宜居水平。邓卓文表示,和平县将科学规划圩镇空间布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展“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示范带动村居协调发展,确保年内全面完成镇域环境基础整治;持续开展2022年和平县美丽宜居村庄创建项目,打造美丽宜居村45个,建设周期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计划总投资1.35亿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工程建设,将上陵镇高速出口至上陵镇江口村风貌示范带、大坝镇九子岗至大坝镇合水村风貌示范带、赣深高铁(和平段)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列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由县委领导亲自挂点推进。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颖丹

 






上一篇:奋力当好建设 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访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
下一篇: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叶金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