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上陵镇“全链开发”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翠山竹海将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公园”
竹子生长快,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观赏和经济价值。河源位于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是粤北林业大市,竹子资源总面积约72万亩,其中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就拥有毛竹资源面积约12万亩,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集体经济组织303个,可谓“毛竹重镇”。
近年来,上陵镇立足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竹产业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竹产业下游加工集群的不断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在竹制品加工企业就业,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村民对竹子进行加工。
全力打造翠山竹海森林公园
据了解,上陵镇位于和平县北部,全镇林地总面积18.7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40.78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约12万亩,镇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东有米福盘石、西有翠山竹海、南有罗村羊角峰、北有寨西将军山广源禅寺,发展定位为文旅名镇。其中翠山竹海主要以翠山村村内竹林为主,周边30多平方公里成片毛竹林,覆盖率高达83.5%,竹林内空气清新,含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空气负氧离子达113600个/立方厘米,堪称“华南最大的天然氧吧”之一,素有绿色海洋世界之称,是和平县新八景之一。
沿着粤赣高速到达上陵镇高速出口,“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冬日暖阳下,耳边不时传来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以‘识竹’‘赏竹’‘游竹’‘恋竹’‘美丽乡村’为主题,计划建设一条全长6.15公里的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竹林绿道,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建成后将完善区域旅游业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上陵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和平县上陵镇结合“双百行动”,邀请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江敬艳博士,作“上陵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汇报与建议”专题培训,助推上陵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上,江敬艳表示,上陵镇土层结构很好,水资源条件也很不错,适合竹子的生长。当前正是竹林管护的黄金期,要做好竹材结构的调配,“老中青”结合保护,更有利于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把翠山竹海打造成“家门口的公园”
清风阵阵绿涛涌,翠竹拔节凌云高。上陵镇翠山村是华南最大的毛竹林生产基地,有竹林地约12万亩,每年可产出毛竹200万根以上。而翠林竹业加工厂就坐落在竹山下。在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有条不紊地加工竹制品。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接受客户定制产品,通过精加工提高竹子的附加值。
在竹制品精加工车间,记者看到机床上一幅浮雕八骏图正在机器自动打印下慢慢成型。一根竹子的千变万化,在这里可见一斑。再通过技术加工,翠山竹制品也从原来的半成品,竹片、竹签,变成高附加值的竹工艺品,一根竹子全产业链条正在慢慢成型。
一根毛竹当作原材料出售的价格为10-15元不等。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毛竹可制成数十种精致的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价格较粗加工的半成品增加几十倍。
目前,上陵镇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竹产业下游加工集群的不断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在竹制品加工企业就业,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推进“百千万工程”,不仅仅在“竹经济”,还在“竹旅游”。在老家经营民宿的刘丽萍就看中了竹制品工艺加工产业,她计划明年也在民宿经营中增加游客参与竹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内容,增加民宿与游客的互动性,丰富游客的体验感。
一产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共生,让上陵在“竹”梦前行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可能,竹产业已成为上陵镇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在提升竹制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上陵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做好竹林抚育,擦亮绿美生态底色,把翠山竹海打造成上陵人民“家门口的公园”,鼓励上陵父老乡亲共创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走上共富共美的镇村协同发展路。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