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奏“振兴曲” 续写新画卷 ——记驻东源黄田镇帮扶工作队
“麻竹笋不仅清脆爽口、鲜嫩多汁,是制作黄田酸笋的上好原料,而且能深加工成食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发展前景喜人。”日前,参与种植竹笋的黄坑村致富能手李桂平告诉记者,驻东源黄田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今年10月带领他们实地调研英德市竹笋百亿产业,让他坚定了发展竹笋产业的信心。工作队队长程爱华也透露,东源县黄田镇计划对黄坑村310亩连片桉树林进行试点改造,发展麻竹笋、水果竹笋种植。
今年以来,工作队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聚焦镇村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帮扶项目,充分运用各类帮扶资源,着力谱好党建、人才、产业、群众四部曲,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村貌焕然一新。
谱好“党建引领”号召曲 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进驻黄田镇以来,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和村居议事决策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建立常态督查机制,与镇党建办组建党建工作督导组,全面压实部门单位包村、驻村工作组帮扶、党员干部结对责任,持续传导压力,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健全工作队周例会和月调度会制度,加强与派出单位的沟通对接,定期向组团单位领导汇报乡村振兴帮扶情况,共落实组团单位自筹81万资金。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还聚焦组织共建,创新开展党建共建主题活动,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东源县省直单位选调生临时党支部等累计开展植树造林、助力农耕、村庄清洁、关爱特殊群体等1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其中植树约1300棵。
谱好“人才引育”发展曲 探索富民“新路子”
工作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持续在引才、育才上下功夫,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激发能量,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现场实训”的方式,培育了40名酿酒工匠、20名农民工匠,有效提升了乡土人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能水平。
工作队还邀请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专家团队对黄田镇目前产业的技术瓶颈问题“问诊把脉”,从发展思路、市场方向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如广工大“糟财进宝”实践队通过深入研究黄田镇客家糯米酒制作技艺,创新提出“酒糟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引入降血脂多肽提取技术,实现糯米酒酒糟综合化处理,有效降低酒糟总体污染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除此之外,为充分发掘群众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实现技能创业,技能致富,技能增收,工作队还多次组织产业调研活动,带领各村(居)干部、致富能手、脱贫户9批约100人次,到周边乡镇进行调研学习电商、农业及农旅结合先进经验,拓宽视野,进一步探索富民强乡“新路子”。
奏响“产业振兴”致富曲 赋能绿美东源“新动力”
工作队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把绿美东源生态建设与产业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开拓思维,创新思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程爱华表示,结合黄田镇具备适宜种植的气候、水源和土壤,除发展麻竹笋种植外,工作队还将持续扩大黑花生种植规模,购买相适应的农机装备,深入打造黑花生示范基地,并推出《黄田镇推广种植苹果蜜柿振兴乡村扶持方案》,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苹果蜜柿种植,预计2024年1月全镇种植1000棵苹果蜜柿,深入推进镇域产业发展。
工作队以绿色健康为主题,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打造黄田食品产业园,以黄田龙门炸肉为示范,借助专家团队的科研力量,提出“龙门特色炸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升食品健康保鲜工艺水平,为后续大规模大产量生产打好基础。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围绕高质量发展这项首要任务,打造富硒黑花生、竹笋等多个示范种植点,成立东源县乡情农业专业合作社,2023年中秋之际助力合作社销售黑花生、农家米等农副产品总额达18万元,积极拓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绿色崛起,文旅产业示范先行。工作队以四季丰庄园为典型,联合省直选调生帮助推广其精品研学资源,争取研学活动2万多人次。邀请有经验的规划团队,到白溪村、陈村村、礼洞村、黄田村进行调研,推动“生态+、黄田酒+、温泉+”联动发展,打造商贸强镇、康旅小镇,全力提高绿美黄田建设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奏响“群众满意”幸福曲 激发共治共享“向心力”
带着黄田镇清溪村防止返贫监测户曾庆明一家的希望,日前,工作队赴湖南省会同县民政局,理清婚姻、户籍档案材料,尽全力协助将其妻张桂兰户口迁入黄田镇清溪村,申请办理低保,以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曾庆明是清溪村的一名脱贫户,其62岁的妻子张桂兰因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已无法务工,没有收入来源,现长期吃药,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都非常脆弱。黄田镇委决定将该户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因张桂兰和前夫的婚姻关系不明晰,户籍不在黄田,曾回家乡办理离婚档案未成,依据政策无法在黄田镇办理低保,无法享受当地各项惠民政策。工作队详细了解情况后,为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第一时间与清溪村“两委”干部召开帮扶工作会议,积极联系张桂兰在湖南的家属以及湖南当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今年11月,由于张桂兰身体状况不佳,工作队邀请市公证处的公证员,委托张桂兰的妹妹张四香帮助其在湖南办理补领户口本等手续。日前,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曾庆明和张桂兰领到了结婚证。工作队还将为张桂兰的女儿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给曾庆明发放稻谷种子,并回购其优质大米,多措并举改善他们一家的生活条件。
一直以来,工作队与镇村干部通力合作,全方位加大帮扶力度,加快补齐镇域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短板,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截至目前,工作队协助县残联在黄田镇成功举办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开展就业招聘、普法宣传、义诊、评残、辅具发放等系列服务活动,为29名残疾人发放辅具38件,促成4名残疾人与用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同时,还联合镇社工入户走访黄田镇25户残疾人家庭,为其中有需要的18户残疾人家庭制订无障碍改造计划;协助黄田镇中心学校建成了校园科学馆。
结合组团单位工作特点,工作队还牵线市文联与黄田镇府签订文艺帮扶共建协议,联合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河源市乡村振兴美术写生采风等活动,协助出版《河源绽新颜·城乡美如画》乡村振兴成果摄影集,拍摄“黄田是我家,我家通天下”短视频宣传片,极大地提高了黄田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