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木京村的老餐厅

作者:杨钊

居住县城十余载,许多地方已改变,当年随处可见的水塘和山包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一条的路,一栋又一栋的楼。偶然站在高处,远眺这远远近近高低错落的楼宇,回想2005年初这里的样貌,让人感慨变化之大。十多年,似乎又是一夜间,小山不见了,池塘填平了,高楼拔地起,水塘变楼房。

闲暇时,散步时,竟然想起这些年一同变化的老餐厅。

十多年前的东源县城,人不多,吃饭的地方很少,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靠近县政府的两家餐厅,招牌不大,环境一般,但远近闻名。

两卡店,一左一右紧挨着,一家是木京饭店,一家是文化餐厅,据说老板互相是亲戚。说是饭店,其实并不大,说是餐厅,其实并不高档。但两家的早餐有特点,河源本地米粉,还有枸杞叶猪杂汤、大骨头汤、肉丸汤……价格不贵,一碗几块钱,最为独特的是辣椒圈任吃、米粉管饱。对比别家缺盐少油水煮的辣椒圈,他们的辣椒圈油多料多,最吸引人的是还不限量任吃管够。对于好辣者和食量大者,这简直就是早餐界的天花板,美得不能再美啦!有些顾客,一口米粉两口辣椒,一顿早餐光辣椒圈都能整好几碗,好像他的早餐重点不是米粉而是辣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觉得我夸张,下次有机会你大可实际考察感受一番。正因为这样豪气,两家店生意一直都不错,往往一座难求。时常有河源市区上来特意寻觅的食客,甚至还有外市来的食客。至于店里的快餐,鱼香茄子、辣椒炒肉、苦瓜煎蛋也是早期县城外来务工人员的人生记忆。

后来县城扩张,征地拆迁,两家店各搬一处。木京饭店在县城农林街,文化餐厅搬到了东源中学旁。那时的县城,人已经多了起来,早餐店也多了起来。但这丝毫不影响两家店的生意,依然火爆,依然一座难求。平日里,人一波一波来,到了节假日,更是顾客不断,以至于店门口常常成为停车场和广东车牌展览地。

已记不清多少次和同事在这两家店一起吃早餐,偶遇或相约,这家或那家,一碗辣椒,一碗米粉,三五人,围一起,边吃边聊,就这样开启一天的繁忙。

靠近木京村的另外两家饭店也让人印象深刻,时常让人回味。一家是东兴,一家是煲仔。东兴的三杯鸭,煲仔的宵夜粥,是那些年县城打工人的小小记忆。

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县城早已是大变样,人口大聚集。木京饭店几经搬迁,老板早已退休,东兴餐馆成了木京村居委会,煲仔所在之处早已拔地起了高楼,文化餐厅搬了又搬,扩了又扩,在市区竟然开了分店。

人,无论在哪里,时间久了,都会有记忆,也就是扎了根。

只是城市变化快,熟悉的人和事、街和景,来不及记牢,有可能转眼就变沧海桑田,也可能太繁忙,来不及熟识,就已然更新。你看那车站,就像张开嘴的大鲨鱼,不停地吞吐,每日都是新人,源源不断。小县城,变化可能相对慢,时间久了,成为日常所见,成为老街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连同自己的过去,深植于心,相互扎根,呼吸生长。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那不是别处,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积淀,成为自己人生的故土家园。

曾经那些走过的日日夜夜,那些见过的人和物,那些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景和情,都让我们为之铭记,为之动心,为之深藏。

今夜,木京村的这些老餐厅,让我想起这县城的许多过往。

 






上一篇:半夜铃声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