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捉鱼去
作者:刘峰
临近端午时节,从故乡青茵茵的秧田里,又传来鱼儿欢快的泼剌声,撩得人心痒痒,多想重温旧年的捉鱼时光呀!
此鱼,在稻田长大,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稻花鱼!
它们大多为鲫鱼、鲤鱼、草鱼等淡水鱼类,主要以虫卵、草、微生物、稻花为食物来源,虽然生长缓慢,但肉质细嫩,无土腥味,味道鲜美,而且对稻子生长有益无害。这让稻田养鱼流行了起来。
捉鱼的最佳时分,当属雨霁天晴。此时,稻田氧离子丰沛,到处露珠闪闪,空气十分清新,鱼儿最为兴奋,泼剌声此起彼伏。
特别是鲤鱼,最调皮,也最可爱。它们宛如水中美玉,尾鳍金红,腹鳍橙黄,流线型的躯干,简直漂亮极了,令人赏心悦目。清晨或黄昏,它们张着肥圆的粉嫩的小嘴,吞食落花、虫子,调皮地吐着泡泡,发出好听的唼喋声,非常引人注目。
经不住诱惑,绾起裤子,赤了脚儿,踩着软滑滑的乌泥,拨开湿漉漉的青秧,朝泼剌声轻手轻脚趟去。当发现鱼儿,将双掌合成喇叭状,瞅准了,朝着水里的那一团影子罩去——像跳水运动员一瞬间扎入水中一样,要快要准,要用巧劲,入水前轻如秋叶,入水后纵深推进,决不可搅起太大的水花。
在将鱼的上半身稳稳实实盖牢后,双掌瞬息朝鱼身底部合拢,用力握住,以防溜掉。此时的鱼儿,嘴巴一翕一张,仿佛在求饶,粘滑的身体,绷得像一张弓,在你的手心拼命地挣扎着。它给你带来的颤栗感,冲击你的每一根神经,让你成就感十足。
“咚——”抛入桶里,大功告成,循着鱼儿的泼剌声,再捉……
此时节,家家户户捉鱼忙。天色烟青,风吹稻浪如绿绸在抖。到处是捉鱼的人,在稻花鱼的泼剌声里,欢声笑语在荡漾,尖叫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开心极了,惊得一只只白鹭翩翩飞起,惹得一朵朵路过的流云不愿离去。
将稻花鱼捉回家后,一般不会立即食用。院中有一口荷花缸。缸里所贮的,是承接的雨水,清比山泉。将鱼儿放入水里,调养几天,用它们熬鱼汤、做鱼干再好不过了。
将油锅烧至冒烟,把收拾干净的稻花鱼连同老姜一起倒入,煎至两面金黄,然后淋上陈年老醋,最后添入清水煮。当汤煮至乳白色时,加入葱花、料酒、白胡椒,香气弥漫了一屋子,尝上一口,真鲜,从汤里,能品到淡淡的田野清香。
最难忘的,是稻花鱼干。它关乎乡愁。
将鱼儿入坛腌制后,用细米糠加细米在铁锅中熏烤,然后用硬木炭火烘焙,越烘越干,越焙越香,色泽金黄,轻似刨花。脆脆地咬一口,酥香可口,很有嚼头,食之难忘,成了儿时梦寐以求的零食。
每一次回乡,家里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它。当再一次远行时,母亲总要在前夜将稻花鱼干装入一只大塑料袋,鼓鼓地塞入我的行囊。昏黄的灯影,漂在墙上,将她瘦小的身子拉得很长、很长……
眼下,端午节将至。《晋书·张翰传》云:“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而我因端午佳节,而思稻花鱼。多想,快快回到故乡,光着脚丫,沉浮在青青稻浪,染一身泥香,再美美地享受一番捉鱼的乐趣呀!
当踏着夕照归来,我将温一壶老酒,在晚风里一点点寻找逝去的光阴,然后,在深深浅浅的稻花鱼的泼剌声里,缓释乡愁,安然入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