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碗猪脚粉
作者:钟小巧
只吃了一碗,就再也忘不了。有时,舌尖的记忆就是这么奇怪。一位远方朋友如是说。
多年前,朋友出差河源,我请她吃早餐,她只要了一碗猪脚粉。我过意不去,想给她点些其他价格高点的早餐,硬是被她拦住了。她说她对河源猪脚粉早有所闻,就想尝尝,满满一碗,足以管饱肚子了。
这一尝,便深深刻进舌尖,刻进脑海。时常电话或微信里,她念叨猪脚粉比念叨我还多:那晶莹剔透的米粉,软而不烂,那小块小块的猪脚,肥而不腻,哎呀,一想起就垂涎欲滴。为什么我的城市就没有猪脚粉呢?
我庆幸,我居住的槎城,可随时遇见猪脚粉。
依然记得第一次吃猪脚粉的情形。
那是二十多年前,跟团游南澳岛,从连平县城出发,途经河源市区。天亮就出发,导游说,去河源市区吃早餐吧,吃有名的河源猪脚粉。
我没记那个店名,一进去注意力就在找座位上。店面还算宽敞,能容纳我们二十几号游客。长条凳子,长条桌子,简单而不简陋。那是夫妻店,丈夫和妻子都在厨房内忙碌着。似乎没等待多久,一碗猪脚粉已端上厨房窗口来了。导游此时摇身一变,成端碗服务员了。许是因为没有服务员,许是因为我们人多,许是因为我们要赶时间,导游竟自愿为店主帮起忙来。当然,也看得出导游是这里的常客。她一脸笑盈盈地招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此话一出,游客们便站起来,自个走到厨房窗口端猪脚粉。
我也跑了过去。从窗口望进去,只见一对中年夫妻在忙碌着。丈夫面前摆了一排大碗。这种碗,比家里吃饭的碗至少大一倍,我们这里叫碗公。他一手握着大勺子,一手握着长筷子。他用筷子夹一饼一饼事先泡发好的米粉,落在高汤里的数个笊篱上,一个笊篱装一饼米粉,煮一会儿,直接抓起笊篱倒到碗里,再舀一勺高汤到碗里。妻子则从另一个锅里舀三五块猪脚,铺在米粉上,端到窗口,由顾客自个端去。
且慢,别急着吃。其实,此时端过来的猪脚粉,还不算猪脚粉。看看每张桌角摆的几小碟小菜及瓶瓶罐罐的调料,那都是店主秘制的,有葱花、切碎的香菜、切片辣椒圈、客家酸菜,还有酱油、辣椒酱、胡椒粉等。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各取所需。我给自己碗里加了葱花、香菜、辣椒圈,再撒些胡椒粉,然后用筷子搅动均匀,使它们融合渗透入味。夹一筷子粉入口,哇,好吃极了!清香软滑。再吃猪脚,爽口,不油腻,且有嚼劲,越嚼越有味。再嗦一口汤,浓香,清甜,微辣。顿时,唇齿激荡,脾胃温暖,浑身酣畅。
很多同游者都赞叹:这是吃过最好吃的猪脚粉。
之前,我坐长途汽车,容易反胃,呕吐得死去活来。但此次,七八个小时颠簸,我竟不晕,也不吐,真是奇迹。很多同游者也有同感。没想到,河源猪脚粉还有暖胃作用。
有游客便问起河源猪脚粉为什么那么好吃。导游说,主要还是取决于食材质量。粉是河源本地米粉。精选本地优质大米,用万绿湖的水,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稻香味很足,这是其他米粉无法比拟的。猪脚也是本地猪脚,臊味轻,肉厚有韧性。
可惜,在我居住的小县城,虽离河源市区不远,却没猪脚粉,有的只是全猪汤粉。去到其他城市,也找不到猪脚粉。那心心念念的猪脚粉,只有出差河源市区,才得以解馋。
后来,我终于居住河源市区了。每每想吃猪脚粉,随时随地便可找到,街头巷尾多的是,只是,已不知当初那家是哪家了。“试问做猪脚粉人,却道味道依旧”。
不禁突发奇想,远方朋友想吃,能否在她所在的城市开河源猪脚粉早餐店?能否在所有城市都开店?让游子解乡愁,让朋友解念想。就像沙县小吃,无论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遍地开花。
河源猪脚粉,未来可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