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
作者:欧阳珍芳
一直以来,我对外婆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放假都会第一时间带家人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那里是我和父母的乡愁,也是收藏着我许多童年回忆的地方。
外婆没有读过书,但在我看来她的思想却比母亲一辈许多人还要通透明理,也更加包容。她的声音中等带有磁性,说话不急不躁,从不高声喝人,和她说话总给我一种安定踏实的感觉。我已记不起她年轻的模样了,只记得她的头发长到耳根下,整整齐齐的,常年用一个长长扁扁的夹子夹住头发较多的一边。这么多年,她的发型从未变过,只是日渐花白。
我出生两个月后便被送到外婆家,由外婆带了一年有余。在我脑海中留存的最早的记忆画面,便是外婆家老房子里天井的模样,中间放了一张矮板凳,不远处是厨房的位置。许多年后,外婆总和我聊起,那时候的我很好带,唯一不省心的是头顶上长了很多东西,伤口一直不会愈合。外婆四处找人打听问药,试过了各种土方子,比如用沙姜晒干磨成粉敷在头皮上,用灶台烧的灰兑水敷头上,可都不见效。最后是回到父母身边才慢慢好起来。外婆还跟我说,我第一次学会走路,也是在外婆家。那一天,外婆在地廊逗我说有鸡腿吃,快来她那里,于是我就向她走去,颤颤巍巍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那时,外婆家是泥砖房,后来才改成一层半的红砖房,再后来变成了两层半装修好了的钢筋水泥建筑,也算见证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变迁。但无论房子怎么变,回去都是亲切的感觉。外婆家养了猪和鸡,种了很多青菜,还种了稻谷和花生。我虽未干过农活,但每年暑假都会回外婆家住上一段时间,碰上了也会一起帮忙,用耙子把地廊上的花生或稻谷全部摊铺开晒干。夏日阵雨多,经常手忙脚乱地抢收,一会雨停了又重新摊铺开,弄得一身水一身汗,也一身痒。那时候觉得门前的地廊很大很大,能放养很多很多的鸡;而今看,却是小小的,鸡也全部圈起来养了。地廊里白天晒花生和稻谷,晚上,我们便随意搬几张凳子和小桌子,在地廊喝茶话家常或是露天吃饭,又或是看看夏日的繁星。
每次回外婆家,母亲都要忙前忙后,为她的母亲尽一份孝心。而我就会带孩子们去摘摘菜、喂喂鸡、玩沙子,并和猫狗亲近。我希望孩子们记住脚下的土地,不要忘记泥土的气息和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瓜果蔬菜。
外婆老了,身体动过手术,再也做不了什么重活,虽然她的心态依然很好,但也需要子孙们的关心。有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跟外婆、母亲、女儿一起拍四世同堂的照片,惟愿她健康长寿。
日子易逝,乡愁未改,珍惜当下,常回外婆家看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