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村的八角楼
作者:钟丽珍
细雨划过脸颊的时候,是冰凉的感觉,和这座古城一样,看上去仿佛找不到往日的熙熙攘攘,显得庄严肃穆。因它奇特的外观,四周建有八座高耸的碉楼,故名八角楼。
这是一座庄严的古城,土木砖瓦结构,占地面积6308平方米。屋前及两侧由护城河防护,门外一座七孔三卡石梁桥可以进入,侧门还有一座四孔两卡桥可以通过。外墙皆由青砖筑成,整齐有序的青砖错位排列而上。随着时间的迁移,青砖上的色泽被岁月洗刷一空,留下斑斑驳驳的痕迹,有的深蓝,有的淡黄,有的青灰,还有的苍白……这些留在青砖上的痕迹和眼睛一般明亮,里面全是古城的过往。
八角楼的青砖中间每隔两米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炮眼,长约三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里面还做了一个葫芦的形状,大约是为了固定武器装备,方便防御外敌。这炮眼和碉楼一样具有防御外敌的重要作用,这就是古城的魔力,你随眼一望,仿佛可以看到它的过往,看到无数战士在这里抵御外敌的英勇。城墙上的坑坑洼洼、方形炮眼就和门口的石狮般印记着古城的功劳,我想它是坚强的,是勇敢的,和我们的战士一样坚韧。
从正门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庭院,庭院角落摆放着几盆盆景,翠绿的发财树在庭院角落里昂首挺胸,苍劲的罗汉松在庭院里斗志昂扬,还有几株铜钱草,叶子又大又圆,显得十分秀气。庭院上方是几盏陈旧的晚灯,挂在几根生锈的铁丝上,像成熟的柿子摇摇欲坠,陈旧的铁皮做成灯盏,灯泡的外壳是米白色的玻璃,这样透出来的光,应该是橙黄橙黄的,很温暖。
从庭院走进去就是中厅,门头悬有一牌匾写着“贡元”两个大字。通过牌匾可以了解到古城主人的家世地位皆非一般人也,同时可以偷窥到古城往日的繁华,透过门头,那往来书生热闹的讨论,仿佛还在耳边响起。
从中厅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天井。地板是鹅卵石铺成的,鹅卵石上的青苔厚重不一,雨水打在上面,会反弹起零碎的水花,溅起的水花里,晶莹剔透闪着光,里面倒映着古城的过往。
左右横屋和后杠屋是排屋式布局,横屋内有天井。内置皆为青砖白墙所砌,大小适中,由幽静小道连通。木制窗户在偏高的地方透进来几缕清风,吹起往日小姐的发丝盖了双眼,恬静的梳妆台,木制的桌椅,还有那深幽巷子里的几棵竹子,冒着嫩绿的叶,叶脉里的纹路仿佛听着小姐们的欢笑,下人们的碎语,静静地伸展着、记录着。
从侧门出来,也是一座四孔两卡桥连接着外围,桥底是平静的水面,跟个镜子般倒映着白瓦青砖,镜面底色是青绿色的。雨水滴在镜面,漾开来的圆圈从中心向四周散开,斜斜的细雨和水面上的建筑在镜面上来回争抢,留下的倩影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耐人寻味。
此刻,若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身青蓝色旗袍,温婉地走在石桥上,倒映到水里的影子定是别具风情,温柔妩媚。
雨还在轻轻地下着,护城河门前种了一片翠绿的红薯。连着门口这片红薯叶的还有几方稻田,吐着雪白的花,稻穗已经成形了,饱满的颗粒撑得外衣轻薄。稻苗还是翠绿的,没有转黄,风从山下吹过来,稻香便四处流浪,偷溜进庄严的古城里,跟个淘气的孩子般探头寻找;又偷溜到池塘水面,跟个猴子似的捞着古城;还没疯够,又去村上里里外外转了个圈,顿时,整个山下村都是丰收的气息,稻香的气味。
走出城门,又回头看了看,从那石桥上的倒影里,我仿佛看到一个姑娘,撑着油纸伞,正从里面走了出来。这座古城的庄严肃穆、坚韧勇敢、繁华似锦皆倒映在水面,随着雨水的滴落,正徐徐散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