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土地情深

作者:陈裕

有一片土地让我不能忘怀。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乡村生活的那些年,土地上的快乐颇多。看草长莺飞,看鱼虾嬉戏,看万绿成荫。父母都是从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庄稼人,他们一辈子干的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我知道他们很乐意与土地为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的目光里总有土地的影子,他们的话语里总有土地的说辞,他们的梦里总有土地上的场景。土地是无障碍的家,是最广阔的门庭,也是最理想的乐园。淳厚的土性就是乡村人一生的品质,无论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曾拥有土地农民的身份。

走出那片土地,走离那个村子,我在城里虚虚浮浮,泅渡着光阴。望向窗外,除了楼群还是楼群,目光走得不远,连头上的那片天空都仿佛凝固为窄小的截屏。小城的四周被大片的稻田环绕,那里的土地气息让我着迷,也令我浮躁的心安稳。我常常在夜幕时分走到城外的稻田,去看一看似曾相识的土地。一挨近那片土地,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畅,就像小鸟归林般的欢欣。我离开土地许久,不过血脉里的牵连,让我隐藏的那份愉悦心情自然而然地唤醒。这是久违的亲近感了。

从村子里走出来的这些年,我辗转了不少城市,无论在哪里,都改不了乡音。别人一听我的口音,便能大致猜出来我是哪里人。土味的乡音难改,这证明着,我还没有完全脱离那片土地的关联,我还和那片土地有着藕断丝连。我庆幸身上还有那片土地的影子,我还是那个村庄的子孙。那句诗说的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啊,骨子里的乡村印记怎会轻易放弃,人在哪里不重要,根在哪里才最贴心。即使忘却来时的路,依然会在曲折中千辛万苦寻到初心。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在世时,热热闹闹一家人。爷爷奶奶过世后,我们保持着这个习惯,亲亲热热还是一家人。每一年回去,老屋、老村子,还有那片不属于我的土地,还是那般可爱可亲。在村子里走一走,沐浴着乡村的阳光、清风,宛如回到旧年的那段时光。

回到那片土地上,我觉得无比幸福,我的心更为宁静。经过人世的沧桑,只要一接近那片土地,我就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原来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家,才是我的依靠,才让我状如浮萍的心归于平静。

在城里久居,我知道想要真正融入城市,心里总有一道坎。虽然我已在小城里落户安家,但我仍想向老家那片土地靠拢,却发现这么多年来,它离我越来越远了。这样想来,心里便滋生出一股无法言说的愁绪,我只能在渐渐老去的岁月中用回忆来填补内心对那片土地的思念了。

 






上一篇:唱给第二故乡的歌之《河源的山水》创作手记
下一篇:情满三尺讲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