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以“绿”为底 向“绿”而兴 紫金县凤安镇打造“绿富美”样板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紫金县凤安镇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牵引,全面对标省市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积极盘活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名片,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借绿生金加快实现“绿富美”共赢。目前,凤安镇积极创新联农、带农和富农机制,结合御景生态梅园项目建设,以佛岭村为基点种植青梅5万株,以点带面,计划2025年前打造“万亩梅花海洋”观光带,深度开发青梅种植、观光等业态,推动村居“组团式”发展。


美丽的凤安。

高位发力 反哺产业连片发展

凤安镇实行挂图作战,规划打造了11个绿化片区,以“禾坪说事”“金狮锣鼓队”为切入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发动42个单位和社会人士参与共建主题林39个,不断凝聚多方合力。采取“党组织+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结合村级产业发展基础,由企业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达成挂果采收后保价回收协议,带动农户利用村集体土地、“四旁五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地植绿护绿,辐射全域联动,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双赢。

凤安镇持续加大绿美生态建设力度,以“四旁五边”为重点,见缝插绿合理配置青梅、黄皮、龙眼、枇杷等经济树种16299棵,种植罗汉松、金丝楠木、秋枫、海南红豆等名贵树种1830株,种植面积达300亩。

创新探索 拓宽绿色发展路径

凤安镇依托佛岭村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青梅产业带动作用,将乡村绿化与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谋划“青风禾唱·梅里飘香”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全镇乡村绿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凤安镇利用村庄内撂荒地和清拆闲置地打造苗圃基地,培植青梅5万株、樱花和罗汉松等乔木2000余株,桃金娘、翠芦莉等灌木一批,有效解决绿美建设用苗需求,为建设绿美凤安打造坚实“后盾”。

凤安镇以苗圃基地为主阵地,通过深圳-凤安招商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根据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适时调整培植的苗木品种,助推产业成本降低,打响绿美生态品牌,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以4家富镇强村公司为实施主体,统筹资金支持乡村绿化,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乡村绿化一线下沉,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推动30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示范引领 厚植绿美生态底色

凤安镇结合苗圃基地建设,健全完善苗木奖励激励机制,定期举办评选表彰、志愿服务和文明评比活动,树立植绿护绿先进典型,引导农户向身边典型学习,形成人人争创、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共同助力。同时还充分发挥长者、妇女团体凝聚力,通过发布建设倡议书,赠送花木苗种子、推送庭院花木养护知识等方式,发动群众利用自家果树、花卉、盆景等现有资源打造“美丽庭院”300户,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凤安镇大力开展“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活动,号召各党支部将一张绿图绘到底,积极联系和争取联建单位、支部共同参与乡村绿化,互学互鉴打造典型示范林,带动全镇2.8万名党员群众为绿美凤安增色添彩。

接下来,凤安镇将在“百千万工程”框架下找准着力点,以“党建引领”为纲,持续加大绿美生态建设力度,提升镇村绿化品质,带动村居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谱写凤安向“绿富美”蝶变的文明新韵。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为“百千万工程”赋能添彩 源城区“党群服务赶圩日”深受群众欢迎
下一篇:吃上“产业饭” 端稳“致富碗” 龙川县麻布岗镇建成“富民工坊”13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