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多方聚能促发展 美丽“黄花”迎客来 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创新思路凝聚民心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同时设立书记会客厅,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


番客屋吸引了众多游客。

“番客”筑就“美丽花”

距离紫金县城中心仅5公里路程的黄花村,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坐落于黄花村中的番客屋,是当地客家先贤远下南洋谋生计,在经商致富后返回家乡建设起来的,独具客家风情和韵味。当地创业青年活化利用这一闲置资源,将其打造集饮食、文化、研学游乐于一体的乡村民俗驿站。目前,占地面积约8亩的一期项目已建成运营,成为了紫金县城周边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黄花村番客屋民俗驿站负责人黄远锋介绍,番客屋目前客流量还是蛮大的,下一步他们会开发研学、民宿类的产品,通过后期的整体运营带动村民一起加入这个项目,整体助力黄花村“百千万工程”的建设。

为深挖黄花村的主题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当地还主动对接华农大专家团队,理清黄花村“三基三主”脉络(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凝练出黄花茶文化、进士文化、番客文化、非遗文化、君子文化、长寿文化,为黄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丰富素材。目前,该村正开展村志编修工作,把村志编修作为动员吸引村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激发群众热爱故土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已召开村民理事会、乡贤座谈会12次,引导乡贤乡亲在村志编修中发挥主体作用,还完成了黄花村9个村民小组的全覆盖调研,收集图文资料200多份。

与此同时,黄花村主动对接高校驻县服务队,通过深挖客家古民居文化内涵,提炼了“寿字纹”主体风貌元素,为黄花村建筑风貌提升提供了参考。同时,黄花村还积极打造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百千万产业基地”,即“百亩共享菜园、百亩生态水果采摘园、百家美丽庭院、千亩富硒米基地、万亩绿化经济林”。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

研学走出“共富路”

上月底,黄花庄园又迎来了一批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研学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蝉茶的世界。同学们在研学老师的协助下动手实践,真正做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黄花庄园负责人曹锦旺表示,黄花庄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课程以茶文化为主题,让学生了解紫金蝉茶,认识茶、喜欢茶、爱上喝茶,更好宣传紫金蝉茶。

据了解,黄花村依托黄花庄园研学基地,打造乡村研学主题区,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指导黄花村及周边村,充分用好红色遗址、民俗非遗等资源,规划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政治理论、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生态环保等研学主题,加快研学基地建设。除此之外,黄花村还利用村里闲置民房,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大学生创业和实践基地,规划打造以“花”为主题的精品民宿。

打造和谐文明乡村

为密切党群联系,黄花村通过设立书记会客厅、调动各姓氏家族理事会等,团结发挥群众组织作用,促进基层自治。黄花村党支部设立书记会客厅,让群众可以随时找村党支部书记反映意见建议、协调矛盾纠纷。在村党支部书记带动下,村“两委”干部和青年党员也在积极创建党员会客厅,进一步拓宽干群沟通渠道。

同时,黄花村还充分调动各宗族理事会参与到乡村建设发展中,带领村民积极参与、配合、支持乡村建设,还发挥广场舞健身队深入联系妇女的优势,宣传发动乡村妇女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把广场舞与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进一步带动乡风民风的转变,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源南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育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下一篇:产业“多点开花”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和平县下车镇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