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仙塘镇积极推动“文旅+”新业态发展 闯出城乡融合发展特色道路
近年来,东源县仙塘镇紧扣“城区镇”的定位,充分利用城郊村和社区的良好区位优势,推动“文旅+”新业态发展,探索实践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动在东源县南园古村举办。
文艺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每逢节假日,在“糖巢创客社区”的嫑艺术空间里,前来消费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该项目融合东源的农特产品,特别是茶文化,开展不同的文艺主题+赋能活动,打造文旅发展新业态,为河源文艺青年提供一个新的社交平台和创业平台。“我们这个艺术空间是10月1日试业的,在10月份,我们做了音乐、绘画、艺术展等11场活动,现在周末每天的营收有六七千元。我们会团结凝聚更多本土的艺术家,用他们的文艺力量和专业技能去赋能‘百千万工程’。”嫑艺术空间负责人吴文波说。
作为河源首个乡村创客社区,“糖巢创客社区”占地12万平方米,于去年底启动建设,整合了乡村创客、文创、美食、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业态,以时尚休闲、创客潮玩、创意文化为定位,融合商业服务、集市贸易、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致力打造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样板。
“目前‘糖巢’的意向项目有十几个,正式开张的已经有4个,分别是音乐、美食、直播等。下一步,我们会开设创客之家,更好地把‘糖巢’这股乡村创客的风推动起来。”东源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院长林荣斌介绍。
“文旅+”新业态活力凸显
南园古村是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之一,近年来,仙塘镇高标准筹建文旅配套设施,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落户,走出一条古村文旅发展的新路子。同时,该镇积极探索“村晚+”新业态,在南园古村举办2024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秋假期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我们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成功集约流转17户房屋经营权,引进咖啡馆等文旅业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探索‘一舞台、一村歌、一展馆、一古村’的‘四个一’乡村治理路径,累计开展南园文化艺术节等IP活动12场次。”仙塘镇红光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潘小科说。
近年来,仙塘镇充分利用城郊村和社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古村新巢”“渔江营火”“校园青创”“乡野寻趣”4个城郊经济新业态建设,不断激发新的消费活力。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发新业态项目9个,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同比增长45%,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推动该镇“百千万工程”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修硕 刘文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