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多形式筑牢“扫黄打非”文化安全防线 引导人民群众远离“黄”与“非”
铸就文化屏障,守护文明古邑。近年来,龙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性形成“阵地+队伍+活动”的方式,将“扫黄打非”工作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净化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全面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群众在参观以“扫黄打非”为主题的宣传长廊。
据了解,2020年,龙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挂牌成立,并成立“扫黄打非”志愿服务中队,加强队伍建设,壮大服务力量。“扫黄打非”共分为“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专项行动,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环境。同时,为整合阵地建设,实现站点全覆盖,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情况下,龙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盘活各类服务群众的基层阵地,提升阵地资源综合使用效益,将大堂改造升级,打造了以“扫黄打非”为主题的宣传长廊、宣传角、法治大讲堂、心理辅导站等功能室,并对公众开放,实现县、镇、村三级100%全覆盖,实现群众在哪里,“扫黄打非”宣传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其次,为更好地做好“扫黄打非”宣传工作,龙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打造出“扫黄打非”IP形象——“小珑小川”,先后推出“小珑小川”听你讲、话你知、帮你忙和带你玩四大系列。在“小珑小川”微信公众号增设链接入口,开辟“扫黄打非”专题专栏,拓展“扫黄打非”案件事件线索来源渠道,并制作“扫黄打非”宣传海报、电子海报、H5、动画小视频。同时开展“文明绿书签护苗伴成长”书签设计征集活动及线上知识产权有奖问答宣传活动,普及“扫黄打非”相关知识,引导群众、青少年自觉远离“黄”与“非”,抵制非法出版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龙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广东省首批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也是河源市唯一的试点,全县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4个、实践站357个和实践点70个,构建县、镇、村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县、镇、村三级100%全覆盖,通过“阵地+队伍+活动”的宣传方式,将“扫黄打非”工作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叶俊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