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送地头 稻香飘乡村 我市科技特派员为农户开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真没想到,水稻‘少生优育’,施肥不见多,产量照样高!这种“三控”施肥技术真好!”9月27日,参加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的一农户如是说。当日,2024年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培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在龙川县赤光镇举行。此次培训活动由市科技局指导,河源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办,龙川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承办。
培训现场。记者 曹志成 见习记者 李馨 摄
“三控”解种植难题
这位农户口中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制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
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傅友强博士在题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专题培训中介绍说,在常规经验中,化肥用量越多,产量越高;产量高的植株也相对较高,倒伏的可能性也增大;产量高的稻田里禾苗密度也大,生物量大的时候,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随之提升……要实现高产,这些矛盾似乎无法回避,但“三控”施肥技术破解了“高产与氮高效、控病虫、抗倒伏难协调”的技术难题。他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即控肥、控苗、控病虫,也就是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制病虫害和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与传统技术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有三大优势:即高产稳产,增产增收;省肥省药,安全环保;操作简单,适应性广。
助水稻“少生优育”
“广东水稻病虫害多,有一部分客观原因。广东冬天不冷,害虫卵越冬比北方容易很多,而湿度大,植物发病概率也增加。”傅友强说,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给稻田氮肥投入不当,导致水稻植株产生过多分蘖。而一些无效分蘖除白白浪费肥料外,还导致群体郁蔽,加重病虫害风险,同时分蘖个体恶性竞争,会使有效分蘖长得瘦弱,降低产量。
傅友强说,通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减少氮肥投入,精准减少无效分蘖,让水稻达到“少生优育”的目的,同时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1-3次,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目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已入选农业部和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粮食高产创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技扶贫等活动中。
让技术用得上用得好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此次培训内容特点鲜明,层次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表示受益匪浅。“合理密植,亩插万八;总量控制,氮肥后移;半月保蘖,一月攻粒;分化二期,宁迟勿早。”一学员表示,像这“三控”技术口诀,读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很接地气,这些都是农户最想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培训班,让农户“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正能学以致用。
龙川登云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陈嘉蓉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