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我的母亲

打从记事起,母亲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辛勤忙碌的身影。

我在湖北的一个国营农场长大,家中还有哥哥姐姐,父亲在外地工作,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当进入防汛时节,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跟母亲在一起。母亲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照顾我们,就和父亲商议要学上一门手艺,这样就可以留在家里挣工分(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的一种记分方式,通过记分值决定本人可以领取的报酬)不用出去,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我们了。通过自学,母亲终于学会了裁缝手艺,全村的衣服都送到我家找母亲做,母亲忙不过来,后来又带了几个徒弟,家里的客厅每天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缝纫机发出的嘟嘟声。

闲暇之余,母亲特意用些硬纸片,写上汉字,教我认字,大概在我三四岁时便认识了厚厚一叠纸片的字。记得有一次,我头上长了一个大大的脓包,要去看医生,母亲顺便带上那些纸片。在治疗时,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母亲就让医生拿纸片故意考我,我也是爱表现的,就努力地认字,竟然忘记了头上的疼痛。

那个时候,在露天看电影是件非常奢侈的事,只要有电影放映,不管再远,我和小伙伴们都早早带上自家的小板凳去候着。记得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夜,当我在村外看完电影时,已是万籁俱寂,村子里一片漆黑。冒着凛冽的寒风,远远地看到我家窗户透出丝丝灯光,原来母亲一边在赶制我们过年的冬衣,一边等我回来。这寒夜的灯光,如万般的母爱,温暖了我全身。多少年以后,每每想起这灯光,就会情不自禁,泪水模糊了双眼。

母亲坚强能干,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凡事讲原则,不勉强迁就。记得我二伯因为在别人面前说了母亲的不是,后来母亲一定要当面找二伯说清道理,二伯也自觉理亏,不再言语。现在细细想来,我性格的形成受母亲的影响很深。

我十八岁就离开了家,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去买我爱吃的菜,当要离开时,母亲总是不断抹泪,那时我就会故作轻松地说,我很快就会回来的,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可是,在外面打拼,有太多的事务缠身,哪有那么容易回一趟家呢?

时光飞逝,等我有条件可以比较轻松自由回一趟老家时,母亲已离我远去,留下的是我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怀念……

作者:郑丽华






上一篇:诗意栖居的小城
下一篇:时间是永恒的主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