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青青
冬日暖阳,我与知己同行,上了柳城镇石侧村的一座茶山。这是隶属河源柳上美人生态有限公司的一座茶山。
非是花时,也未到茶香浓时,目之所及是一片纯粹的绿。我们在山顶,俯瞰山下,“会当凌绝顶”当然谈不上,只是也能让人生出“独上高峰”的错觉。茶山顶没有高大的树遮蔽天空,没有任何植物挡在身前遮挡视线,这方天地既平坦又开阔。在这样空旷的山顶,虽无艳阳高照,却也微风和煦,抬头是蔚蓝无云、深邃干净的天,低头是碧绿如玉、整齐安静的茶树,还有茶山外颜色纷繁的树、山下纵横交错的稻田、夹杂其中的房屋……一切都使初抵山顶的我们亢奋不已。
一群人对着山下呼喊,拿出相机、手机一通乱拍。渐渐褪去喧嚣之后,才发现我们过于吵闹,而显然,在这里,人类的任何语言都是累赘。只有风的歌,树的笑,茶叶间的窃窃私语才是这里的主流。我们安静下来,一会看树,一会看天,偶尔交谈几声,但即便是这样轻轻的几声好像都是多余。
山上的风怡人,但我分不清风向,便当它是从茶叶里跑上来的。微微的风如涟漪般扩散,轻轻柔柔,温柔地将万物环抱其中。泥土散发出它独有的芬芳,与忽远忽近的鸟声相配合,开启了我们的感官。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呼吸吐纳,任由风穿过我们,纯粹地感受与感悟,不回溯往事,不推开来客,只停留在此时此地——在场与看见。
我使劲吸了吸鼻子,忍不住感叹一句:茶山幽静,风也清香。其实是嗅不到茶叶香味的,毕竟没有靠近茶树边,仅仅是想这样感慨一句。虽然清香是假,空气清新却是实打实,幽静也是真。
这样的静,茶山的主人大约每日也能享受到,且闻静而思动。我望着那一垄垄、一排排的茶树,茶树与茶树间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它们被沿着山的走向,规律地种植在这山上。就像一粒巨大的雨滴落在这座山头,扩出一圈一圈的涟漪,这一圈圈不是规整的圆,是一根根闭环的波浪线,有它独特的美。我想起茶山主人在给我们介绍的时候,说过他们在种植的时候对株与株之间的种植距离是做了研究的,他们尝试用最科学可行的方法种植出最好的茶。此前,这座茶山种的是野茶,有质无量,且荒草丛生,根本无路可走。从决定撂荒种茶,到承包荒山,成立合作社,贷款立项,上山修路,购置设备,学习种茶、采茶、炒茶、销售、管理等等,环节多不说,还要劳心费力。种植业是实打实的流汗出力,一路摸爬滚打,四处奔波,各种苦累艰辛可想而知。好在,无论怎么难走的路,还是有人愿意坚持;好在,付出总有回报,他们终于看到了山上的曙光。
思绪不禁又回到了另一座山上。上这茶山之前,我们在另一座山,一边品着“柳上美人”茶,一边听茶山主人讲述一片茶叶的故事。似乎每一座茶山,都会有至少一个关于茶的故事,比如,茶叶会有故事,茶农会有故事,茶娘会有故事,茶商也会有故事……“柳上美人”自然也有。单是这个名字由来,就可以有个美好的,使人心向往之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不能算是故事,毕竟更多的是实实在在发生过,无论之后是否有包装过的嫌疑,原型都摆在那。而事实上,真人真事远比故事更动人。我是喜欢听故事的,也喜欢从言语中去了解一些背后的事情,试图以一窥全。更多时候,是喜欢借此去感悟自身。饮茶对谈以自悟,大概是我喜欢喝茶的最大原因。
但在一片茶色青青之下,我也愿意去品味沉淀其下的甘涩。比起在屋里闲坐品茶听故事的舒适,我更愿意站在山顶,闻着泥土的清香,去感受一棵茶树实实在在的成长。山上的茶树自会有它的话要说,茶山主人是否用心,背后付出多少,都直接呈现在它身上。此刻的满山苍翠,来年的一芽二三叶就是故事的最美结局。
作者:吴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