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初夏的乡愁

立夏以后,天气渐渐变暖了,野菜遍地是,密密实实地散在原野里、角角落落里,处处可见。

胆小的春天,登上高跷,深一脚,浅一脚,消失在那一阙宋词中,只留下绿肥红瘦的背影。村中片片浓浓的新绿,涂抹上了墨色,似乎要溢出油来,光滑,透着清香,变得更加厚重起来,劈头盖脑地向我砸下来。他们从庭院向外蔓延,沿着小路到沟壑溪畔,浩浩荡荡的阵势,一朵,一束,一枝,一丛,一簇,一片……瘦了小路,掩了视野,丰富了原野,葳蕤着思绪。相比于春天的繁花似锦,我倒有些喜欢初夏那种轻欢的味道。

儿时,乡下院子里有一个池塘,蛙爱在池塘里热闹。初夏的池塘水清冽,睡莲浮在水面,圆圆的莲叶上,常常趴着好几只青蛙。白天,它们或趴在叶上一动不动,或在荷叶间轻巧地跳来跳去。夜晚,月上柳梢之际,几只早早吃饱喝足的青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领唱”起来。一蛙引得百蛙鸣。不到两三分钟,便有了和声,转瞬就连成一片蛙鸣。

清晨,我被母亲早早叫醒,吃过早饭,便和祖父、父亲一起下田。累得腰酸背疼时,我就坐在田埂上,望着水田里闲适觅食的小鸟发呆,还不时地扯一缕阳光擦拭满身的疲倦。这时,父亲总会站在我身后语重心长地说,土地不会欺骗人,你在土地里洒下多少汗水,就能收获多少粮食。

初夏的水果也沾着特殊的灵气。樱桃、杏子、梅子、枇杷……哪一样不是水灵灵可以入画也可作案头清供的?尤其枇杷,美丽的名字,轻黄的颜色,表面浅浅一层绒毛爱煞人,难怪南宋戴复古点赞说:“摘尽枇杷一树金。”

淡紫色的蚕豆花在落花流水春去也里繁华落尽,日渐鼓起豆荚,鲜嫩的蚕豆是美味,摘来生吃,清新爽口。鲁迅在《社戏》里,忆起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剥八公公家的罗汉豆吃,河舟渔火鼓乐戏台,不愧是值得用文字记载的消夏风俗。

初夏最美是小满。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在这样的时候来到田间,站在田垄边,望着嫩绿的秧苗成片成片地在风中抖动成青色的波浪,优雅地随风舞蹈,我将儿时的歌谣轻轻哼唱,让五月柔和的旋律将我拉回到记忆深处。那时年少,我们在阡陌和袅袅炊烟中肆无忌惮地奔跑,稻田在夕阳余晖中暗香涌动。有歌声传来,是一首绵长的夏日抒情曲,古老而又悠长的曲调伴着花儿的芳香回荡在日暮山间,画面被定格在这个永恒的瞬间,这是五月的诗篇,这是童年记忆里一个伊始的梦。

初夏的乡村夜晚,最是迷人。年轻时学陶渊明的诗,咏诵那两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我感同身受。乡村村落,高树环合,入夜鸟雀归栖,不时发来一两声惊鸣,很快消歇,更衬田园夜的宁静。有月的夜晚,高高的树木环围房舍、禾场,人伫立禾场而看,那样的朦胧诗意,真是太醉人了。月光银白色,如水溶溶,泻照村落,夜雾缭绕飘忽,月朦胧,鸟朦胧,耳边合奏蛙虫的重唱,如盛大的交响曲,使人心意沉迷,不时清风徐徐吹来,风里混着草木花朵的馨香,又使人头脑空灵,神清气爽。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令人欣欣然,念念不忘。

作者:钟竹意






上一篇:老妈的“抖”时光
下一篇:初夏山楂“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