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啸仙故里花正红

去义合镇下屯村打卡,已成了近年来河源人的新时髦。

花海,红船,古村落,新景观,东江湿地,田野风光,义合美食,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爱。不论是年轻仔还是老年人,都能找到乐趣。

从一个江边小村到网红村,这些年下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杰出前辈阮啸仙,更得益于继承其精神的新时代建设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一个又一个工作队扎根,让这个昔日东江边的普通村落变成了今日远近闻名的红色美丽乡村。

义合镇,紧挨东源县城,交通便捷,自然风光秀美。一江两岸,修竹茂林,江中沙洲,鸟的天堂,有东江画廊的美誉。自然之美,是先天的造化,可遇不可求,但村落景貌,是人的有意经营,着实需要一番功夫。

游走在下屯村,自然惬意,“好美”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抬眼望,远处,青山连绵,郁郁葱葱,京九铁路穿过山跨过水,一列列火车哐当哐当走过,打破乡村的宁静,带来远方的问候;近处,客家祖屋,稻田花海,古树池塘,乡村小路,一步一景,一路走一路惊喜不断。至于拾级而上登高处,瞻仰新落成的阮啸仙雕塑,更是将我们的思绪引向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阮啸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作为东江青年才俊,阮啸仙从小不凡,少时在家读书,即有济苍生之志,写有“挥笔落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两句并刻于墨砚,时时自勉。待长,乘船南下,求学于穗,接受新知识,遂有革命之志。作为先行者,阮啸仙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组织学社,投入农运,1924年亲笔在花县农民协会会址五湖村王氏大家祠显承堂门旁书写“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的大对联,显示了其坚强的斗争意志。1935年3月6日,阮啸仙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8岁。阮啸仙短暂的一生,光辉壮烈,他是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先贤已经随风去,青山处处埋忠骨。倘若在天有灵,阮啸仙先烈也会惊喜这故乡的变化吧?也会为这些建设者鼓掌吧?

从空中俯瞰下屯村,东江蜿蜒流过,村居排列,绿树红花,远山青黛近田葱茏,这小小村落的新景象,如一幅美丽的山水水墨画,又似一粒明珠镶嵌在东江河畔。啸仙故居门口,连片的格桑花随风摇曳,格外美丽;不远处修缮一新的闻啸轩学堂,用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览着阮啸仙光辉的一生,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村子边上的湿地公园,象征革命精神的红船格外引人注目。至于跨越东江的啸仙大桥,美丽的乡村公路,建设中的党校,都让人目不暇接,让人为之赞叹。

这变化是建设者、志愿者一步一个脚印一天又一天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继承着阮啸仙的精神,他们心怀人民,他们夜以继日,他们在这山村谱写着新时代的美丽画卷,他们用心用情用力为革命英雄阮啸仙故乡开新章,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对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循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用心用情用力建设美丽新中国。

他们,做到了。

你看,阳光正好,啸仙故里花正红。

作者:杨钊






上一篇:篱笆半开
下一篇:客家美馔的流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