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亦师亦友陈抗美

“你让我赞助一点钱吧?为你的壮举加油!”

陈老师得知我要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自行车协会环内蒙古骑行”活动,惊讶不已,带着她惯有的夸张的表情,往我手上塞来一叠人民币。当我手里揣着1000元,当即愣在那里,比她更加错愕。随即喉咙哽住,我却没有让眼泪流出来,反而傻傻地对着老师笑。离开陈老师的庇护七八年了,依然受到陈老师的关爱,能不激动吗?

那一年,我读大四。

其实,即便现在,毕业30多年了,陈老师依然在我的身边,亦师亦友,从未缺席。

陈老师是我的初一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犹记当年,她穿着洋气的连衣裙,烫着时髦的头发,像极了外国电影上的女主角,像一道光,照亮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初一(1)班的课室,也照亮了我们懵懵懂懂的少女心。她性格开朗明亮,说话声音极具穿透力。到她办公室取作业,远远地听到爽朗的笑声,那必是陈老师无疑。陈老师无论是管班还是教学都比较轻松民主,课堂气氛融洽,这种“快乐教学”必是最受欢迎的。在她的鼓励下,我自告奋勇成为英语课代表,因此受到陈老师更多的关心。她从来不唯分数论,把我们每个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孩子一样爱护。我一直非常认同这种理念,直到现在这种理念还影响着我的教学风格。

陈老师鼓励我发展兴趣、培养能力。广播站、文学社、球场上,都有我活跃的身影。我喜欢陈老师,由此更喜欢学习英语。午读时间,我教全班同学唱英文歌;我被选派去培正中学观看课本剧表演。渐渐地,我不再满足《10个印第安人》之类的儿歌,很快迷上了英文流行歌曲,抄歌词,积极请教陈老师。她鼓励我多查字典,并告诉我语言习惯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语法,约定俗成也是一种表达。陈老师给我打开了一扇拓宽眼界的知识之窗。

陈老师,虽然是英语老师,却可算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我现在一直坚持订阅《读者》等杂志,并带回班里给学生阅读,开设班级图书角,就是模仿陈老师的做法。她当时经常带回的期刊就有《读者文摘》(现在改名为《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海外文摘》等。每每,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美美地饱餐之后,再传给其他同学阅读。一个学期,各类期刊摞起高高的一叠,放置在班级图书角。那是除了课文之外,最让我接近文学的地方,成为我的启蒙文学。或许陈老师不知道,她的无心插柳,已经给学生播种下文学的种子。由此,我加入了文学社,成为副社长。很快,我写的《学海拾贝》一文,刊登在《明日之星》报,获得了平生的第一笔稿费:5元钱。陈老师把这个消息上报,学校又额外奖励我8元钱。我第一次感受到阅读、写作最快乐的回报。

陈老师总是说:“书籍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用来分享的。”那个年代,学校图书馆书籍少,也比较难借阅。我很快把目标瞄向了陈老师家占据客厅整一面墙的书柜,估计有好几千册。受陈老师影响,我借阅了三毛大部分的著作,以及大量英文版原著,一边查字典,一边硬着头皮啃。一个月左右就借口去她家里换书,其实最想听陈老师和她的先生刘叔叔给我讲绘画、讲艺术史和文学趣事。直到现在,我的书柜里还留有好几本她赠送给我的旧版英文书,如《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等。陈老师平时喜欢跳舞,看画展,听音乐会,多追求精神生活。后来退休后,她跟着女儿周游世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师伉俪在艺术和文学方面给了我正向的指引。他们让我知道:人生不仅仅要有面包,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即便明知家里生活比较拮据,团队拿不到赞助,我还是义无反顾决定参加“环内蒙古骑行”活动,这估计是一辈子唯一一次的冒险。陈老师二话不说,塞给我1000元钱。她就像是我追梦途中的加油站:不仅给我鼓励与支持,还倾注了无私的关爱。大学毕业找工作,她托刘叔叔帮我;找对象,她像母亲一样给我指导;在我的婚礼上,她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陈老师不仅仅是我尊敬的恩师,更是我生活上值得信赖的忘年交。

陈老师,您亦师亦友,成长路上伴我行,我何其幸运!

对了,陈老师的全名叫陈抗美,据说是纪念抗美援朝胜利而取的名字。抗美,陈老师一点也不抵抗美丽,在我心中,她一直是最美的老师!

作者:李淑萍






上一篇:年少得良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