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燕子窝
中国古人称燕子为元鸟,元鸟是“第一鸟”之义,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燕子的钟爱。自“诗经”开始,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诗词歌赋书写燕子,但我对燕子的喜爱和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儿时在家乡形成的。
“燕来三月三,燕去七月半”,家乡的杨柳才刚泛绿,母亲就说:“柳条青了,燕子就要回来了。”这时,她把房门上边的气窗打开,并把四周灰尘打扫干净,以迎接燕子归来。堂屋中梁太极图上边就是一个燕子窝,每年燕子都从气窗孔飞进来寻旧巢。
我家有三个燕子窝,另外两窝在外面的房檐下,母亲说:“堂屋的是老燕子,外面的是老燕子的儿女。”果然没几天,两只燕子飞进堂屋,进到窝里不停呢喃,似乎对旧家还挺满意。自此两只燕子不断地飞进飞出,两三天后,就见旧巢边缘贴上了一溜新泥。燕子一来,不但带来花红柳绿的春天,也给我们一家带来欢乐和喜气,全家人都喜欢燕子,把燕子当成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记得小时候,我曾拿一根长长的秫秸秆,去捅堂屋那个燕子窝。母亲一见急忙过来,拽住我的手高声说:“捅燕窝,瞎眼睛!”母亲很少这样疾言厉色对我说话,看我好像被吓住了,又缓声说:“捅燕子窝,要瞎眼睛,千万不能再捅燕子窝,能记住吗?”
从此以后,母亲就常常对我叨念,“燕子来家做个窝,一年好事多”“燕子不到恶人家”“燕子来家,吉祥到家”,从母亲这些话里,我知道了燕子是吉祥鸟,燕子到谁家,谁家就会有好运气,所以我对燕子就越来越喜欢了。春天里,我与小伙伴在院门口沙堆上,一边给燕子掏洞做窝,一边唱着:“燕儿燕儿,好伙伴儿!到我家,下俩蛋儿!”
自燕子进到堂屋的燕窝,我时常要望上一眼,有一天忽然发现已孵出小燕子,四五个小脑袋聚在巢边,一起张大嘴等待父母喂食。外面屋檐下两窝小燕也已孵出,因此这些日子,我家院子上空,不断有五六只燕子穿梭飞来飞去,回旋起落,十分热闹。
我爱燕子,但却差点闯下大祸。有一天,我见堂屋地上有一只小燕,知道是从上面窝里跌下的,我惊叫一声:“妈,小燕儿。”惊得小燕儿也挣扎立起,我正要伸手去拾,只听母亲疾声喊:“不许用手拿。”我赶紧缩回手。母亲告诉我,用手摸过的小燕儿,身上就会黏上人的气味,大燕子就不会再给小燕喂食,也不会来这个燕窝了。
母亲说着,从屋里拿出一双棉手套和一个硬纸板,她用戴上手套的手,轻轻地把小燕挪到纸板上,并站到一个高凳上,小心翼翼地托举小燕进入巢内。我这才喘了一口气,为母亲也为小燕儿拍起手来,又见大燕子照常飞进飞出喂食小燕儿,我才放了心。
体态轻盈的燕子,飞行时长尾双展似剪刀,飞速极快,又擅急转弯,所以最能捕捉飞虫。小小一只燕子,一天能捕捉几千只农田害虫,春夏两季,捕捉的害虫,更是数不胜数。燕子此举,既哺育了自己的儿女,更为农民立下汗马功劳;有了燕子后,家家户户的苍蝇、蚊子也减少许多,燕子这般为民除害,乡亲们内心深深感念。
燕子是很有情义的鸟,乡亲们都相信,今春来到自家的燕子,就是去秋从自家南飞的燕子;燕子不忘故家,不忘旧情,让人们心里多了一份温暖。燕子的情义,还表现在它们的双栖双飞,一同筑巢,哺儿育女。
勤奋的燕子,要筑巢、扑虫、哺育儿女,每年还要南来北往两地奔波。一年一度的南北迁徙,它们是如此坚韧和富有生命力,不抵达目的地是不会停止的。
农历七月中元节过后,会看到燕子聚集在房檐上,或围着家院兜圈子,或列成一排站在院中晾衣铁丝上,不断鸣叫,母亲一见就说:“燕子要走了,在和咱们告别。”这时母亲会停下手中的活儿,望着燕子,有一种不舍的心思,万物有情,人燕两依依。
作者:黄宗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