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
叮叮当、叮叮当,卖杂货哟……一串清脆的金属敲击声伴着货郎的吆喝声从村口传来,时高时低,时远时近,从村头传到村尾,从地上飘到树梢,悦耳动听,韵味十足。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的农村,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一个人口有五六千人以上的村才有一个供销社。供销社商品单一匮乏,人们购买东西特别是日常用品很不方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各种小件生活用品的货郎(客家地区叫“卖杂货的”)走进乡村,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北方,货郎一边吆喝,一边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南方,很多货郎通过敲打手中的金属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响亮,穿透力强,更容易让散布在山中的每家每户都能听到。他们挑着货郎担,游走于村头村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货郎担里的东西不能说“琳琅满目”,但也品种齐全。故乡有一部花朝戏剧目《卖杂货》,其中就有关于货郎担的唱词:“左一箱,右一箱,带有硬饼姜糖;上一托,下一托,带有胡椒八角。”“日用杂货挑一担,千村万户笑相迎。”“一针一线莫看小,也能让人解烦恼。”这形象地唱出了货郎担里的商品“小而齐”“方便实用”的特点。
交易的方式灵活多样,有现金交易,更多的是“以物换物”,就是用破旧且不能再使用的生活用品,如塑料拖鞋、铝铁制品等,折价换取自己喜欢的商品。这种交易额度是很小的,但也是最公平的。双方心情愉悦,一群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看中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手头紧,怎么办?没关系,货郎是村里的常客,大家再熟悉不过。东西先拿去用,等有钱的时候再还上。正如《卖杂货》里唱道:“今日无钱另日有钱,赊赊欠欠到明年”,互信、纯朴的民风可见一斑。
货郎担里的麦芽糖是村里孩子们的最爱。可惜,当年的我们没有任何的消费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麦芽糖垂涎欲滴、干着急。货郎太了解我们这帮“身无分文”的小家伙了,呵呵一笑,停下来,每个人敲一小块麦芽糖,免费送给我们。碰上手里拿着钱,但眼神游离不定的,货郎好像明白了什么,满脸笑容,敲一小块糖送给他,笑着说:“小家伙,不收你的钱,赶快把钱送回去吧。”接过糖的小孩满脸通红,赶快跑开。
游走的货郎是村里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新闻发布的平台”。邻村谁家姑娘出嫁了,前天乡里新到了一批化肥,要赶快凭票购买……凡此种种,国事、家事、琐事,还有比芝麻更小的事,很多都出自货郎之口,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对于我们这帮小孩来说,管他是真是假,反正觉得很好听,很有趣,听到入迷时,连旁边的小狗都屏住呼吸;听到高兴时,笑声一片,给偏僻的山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生机。
随着时光的推移,商品流通的方式日益发达,货郎已难觅踪影,但留给我们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有时在睡梦中还不时听到那悠扬的声音:叮叮当、叮叮当,卖杂货哟……
作者:贺超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