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和平县奏响绿美生态“奋进曲” 全力打造山水相连、城乡协同的绿美和平样板

阳明古郡,和美和平;逐绿而行,向美而兴……岁末初春,和平县阳明镇大楼村古树森林公园的枫香树叶经霜渲染,“枫”景如画。记者在古树森林公园内看到,经霜渲染的枫香树叶渐变金黄、红色,与绿叶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公园内存留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桫椤和百年以上的古树13株,树龄387年的“杉树伯公”和树龄252年的“枫仙娘娘”傲然挺立,生机勃勃。在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评选活动中,阳明镇古树群得72.2万票,排名第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特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和平丰富的古树资源。和平共有珍稀树种454株(包括古树群),其中一级保护16株,二级保护84株,三级保护354株,古树群1个。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如今,和平县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凸显,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山水相连、城乡协同的绿美和平样板。


和平县城绿美风貌。

科学谋划,让天更蓝、水更绿

和平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8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44.4万亩。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4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0.4%;现存古树名木454株;有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6个、湿地公园2个;森林面积近200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139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75.7%,森林覆盖率75.4%。2023年,和平县已完成省市下达年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8.25万亩;到2027年,全县目标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7.4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34万亩;到2035年,全县目标完成林分优化提升32.8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8.57万亩……

让天更蓝、水更绿。2023年,和平县紧紧围绕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总目标,结合和平县实际情况,提出了绿美和平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六大行动”的具体建设内容,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和平路径。具体把握了四大原则:坚持合理布局、分区施策。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的建设根据全县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科学合理地划分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坚持科学谋划、系统治理。和平县着眼国际视野与和平特色,科学分析和平森林现状,分类施策,系统治理,人为适度干预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相结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美和平生态建设以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为出发点,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建设的全过程,把增进居民生态福祉的要求体现到实施方案的编制中,让广大居民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坚持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以建设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为载体,统筹城市与农村,兼顾城区和山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规划、布局,协同构建“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六大行动”见实效

四季有花开,年年树长青。行走在和平大地,绿水青山绵延逶迤,休闲绿地繁花似锦,街道两旁树木繁盛,处处绿意盎然。为按期实现建设目标,结合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平县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并取得良好成效。

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和平县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植树增绿工作,不乱砍伐树木,逐步恢复地带性森林群落。通过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中和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构建生态网络,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推进森林绿化、美化、生态化建设。和平县全面完成省市下达2023年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25万亩,其中林分优化3.92万亩、新造林抚育2.03万亩、森林抚育2.3万亩。同时,打造跨县区油茶产业集群。2023年下达和平县油茶新造任务2.5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及绿美河源抚育任务2.95万亩,其中油茶新造投资2500万元,低改及抚育投资177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成落地上图,并通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检查,完成率100%。

和平县统筹城乡绿化,进一步拓展城乡生态空间,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五边”绿化美化品质,多种植榕树等乡土乔木树种,适度种植樟树、簕杜鹃等,打造季相丰富、具有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深入开展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植绿活动,推进留白增绿、拆围建绿、见缝插绿,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形象。2023年城乡一体绿美提升工作,结合义务植树和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推动建设森林乡村1个、绿美红色乡村1个、乡村绿化美化9个。

和平县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国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长效机制,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水平,提升自然公园生态服务能力,健全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永续发展。积极打造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常态化、社区和谐化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

推进通道绿化品质提升。和平县重点提升进出县的高速公路范围线内及沿线1公里可视范围内绿化品质,将绿色通道打造为展示绿美和平的重要高地;严格保护已建生态景观林带,定期维护和巩固绿化成果;提升主要国省道、县乡道、绿道、碧道、古驿道等路网的森林绿道建设,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形成生态安全网。2023年已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品质提升16公里。

持续推进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和平县推进重要古树名木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建设,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强化古树群保护,推进古树公园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在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名木,促进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和平乡愁记忆。2023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升显著。和平县现存古树名木454株,2023年计划抢救复壮古树名木15株,已全面完成,完成率100%。

此外,和平县强化宣传教育,开展主题林、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为抓手丰富活动载体和尽责形式,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3年大力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252亩近2万株,打造青年林1个、巾帼林1个、亲子林1个,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个、建设乡贤林1000亩。

总策划:朱国良 执行:蓝俊辉 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上一篇: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幸福之基 龙川县聚焦群众关切,强化社会保障,加大民生投入为民办实事
下一篇:用大手笔绘就教育发展新面貌 和平县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