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精准浇灌“活水”涌 紫气东来满眼春 紫金县汇聚资源要素保障,助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农村“客货邮”是城乡客运、农村物流和邮政快递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紫金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争取中邮集团广东分公司支持,投入160万成功打造紫金“客货邮”,2024年9月在全市率先试点落地“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为当地农特产品上行渠道拓宽、消费品下乡流通开辟了新路径。

目前,紫金全县共设有物流共配中心2个、邮件交接中心16个、融合线路24条,沿线设有80个邮件交接站,参与客货邮线路车辆45台,连接约100个村站点;不但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提供高效的运输保障,打造出一条有紫金特色的“客货邮”融合发展之路。这是紫金县汇聚资源要素保障,助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的一个缩影。


鹰峰山绿美园综合示范点。

交通助力:农特产品“出村出圈”涌入“湾”

近年来,紫金县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的基础上,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融湾”“融深”为发展契机,狠抓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乡客运服务供给,搭建畅通集约的城乡物流运营网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网,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自推行“客货邮”融合发展以来,紫金县通过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物流成本下降、快递提速;通过农村客运企业转型,有效解决客运企业运营成本高、车辆空载的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升级后的县物流共配中心日均处理邮件能力从7000件提升至1.5万件;通过客货邮车辆运送到乡镇邮件约15万件/月,占总量35%;物流成本下降约10%-15%,平均时限缩短0.5-1天;通过客货邮运送的农产品日均从300多件提升到500件,带动农产品销售额150万元/月,提升约40%。同时,帮助农村客运车辆减少空载率,预计新增运输收入40-60万元,实现运输企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发展。

紫金县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成蓝塘镇汽车客运站、紫金汽车客运站专项改造,修缮完善农村候车亭60个、新建候车亭75个,初步构建起“县为枢纽、镇为支点、辐射各村”的放射状县镇村三级客运体系。同时,以农村客运为基本载体,引导发展货运定制运输,即通过与客运站运营方或者司机联系沟通,定时定点接收农产品,并送到车辆必经路线接收货物,有效促进了“物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截至目前,全县营运农客线路112条,投放农村客运车辆112辆,其中镇村客运车辆64辆。

绿美公园:满眼盛景筑就生态高地

紫金县持续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不断完善游憩设施、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并做好各类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高质量生态产品。2023年以来,紫金县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该县七木寨郊野公园、鹰峰山绿美园、广新山地公园等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初具规模。

时值隆冬,紫金县七木寨郊野公园鲜花怒放,空气怡人,不少市民徒步林间。作为紫金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示范点,七木寨郊野公园总面积为6317亩,以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本底,集科普宣教、登高览胜、森林运动、游赏游憩于一体。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绿美成果的好去处,还成为展示紫金县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紫金县龙窝镇黄洞村的鹰峰山绿美园综合示范点,民宿、湖泊、有机茶园观光区等多样化的茶旅融合设施已逐步完善。鹰峰山绿美园综合示范点总建设面积达5192亩,以“两地两道一园”为主要抓手,是一个集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多种类型于一体的综合型示范点,其“生态+种养”的特色发展模式,更是大力推动了当地的茶旅融合发展,将紫金的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节假日期间,该示范点客流量大,房间供不应求。鹰峰山绿美园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已建设森林康养步道3.7公里,建成500米林长制科普长廊,种植350亩茶林打造节点景观。

广新公园则位于紫城镇城西村,面积约116亩,交通便利。该示范点在保留现有绿色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广新集团服务社会的文化理念,打造一个整体风格简约明亮、原生态的开放公益性山地公园。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20万元,一期项目已完成80%。其中种植黄花风铃木、含笑、桂花、米兰花等共580余株。

“金融+”创新:“活水”灌溉产业“参天树”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紫金县坚持以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创新推行“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乡村产业倾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金融“活水”,助推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创新“金融+服务”,让“好服务”促进“好发展”。紫金县聚焦群众关键小事、企业运营、产业发展,创新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服务”,全链条做好金融保障,以有温度、有情怀的金融行动服务民生、服务村集体发展。据统计,紫金县已建设优化惠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82户,推动农行智慧乡村“e推客”入驻270个村,打通农民线上扫码申贷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全县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100%。

创新“金融+产业”,让“好产品”保障“好产业”。为进一步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紫金县以推进“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为契机,结合本地产业优势,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制定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方案,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其中,发放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贷款6200万元,向广东且珍壹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个强村公司贷款530万元,全流程覆盖紫金蝉茶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带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通过资金入股、承包租赁等多种模式,有效推动全县4个镇55个村流转土地近3.25万亩,以茶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创新“金融+信用”,让“好信用”变成“好资源”。紫金县以信用大数据为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开发多样化的数字信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产业发展。紫金以村为基础,开展农户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和授信工作,筛选适龄、信用良好的农户,制定授信白名单,对农业人员按金融需求进行个性化授信,实现精准授信全覆盖。紫金还创新政银风险补偿合作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贷款项目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70%的风险补偿,有效增加了客户授信额度、降低了融资成本,助推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落实。自2022年9月首笔贷款落地以来,发放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贷款55户、共6575万元,为1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项目发放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贷款共2575万元。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省贸促会助力“百千万工程”东源企业服务中心、东源县对外贸易与跨境电商行业协会揭牌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下一篇:全域炫“出彩” 处处迎蝶变 紫金县闯出实施“百千万工程”“紫金大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