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产业发展结硕果 县域经济涌活力
产业兴则县域兴。近年来,连平县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运用好市委“133工作法”和县委“八个一”工作法,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有力步伐。
上坪镇的桃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记者 刘奇峰 摄
强工业谋发展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在连平产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各类生产设备马力全开,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铆足干劲加紧赶制订单。繁忙是园区的常态,繁忙景象的背后,折射出连平县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
连平产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是省级产业园区,下辖生态工业园、隆街产业园、城东产业园。为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做优做强,近年来园区围绕建优产业平台,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完成二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生态园区数字化智慧提升工程,完成建设市政道路10余万平方米、市政管网约16公里,加快补齐园区生产生活配套短板。
在服务保障方面,园区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持续整治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干部直联企业领导小组、帮办代办制度、园区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据统计,2024年以来累计对接服务联系企业700余次,“一站式”办成56次帮办代办手续,为35家企业帮办代办国有土地使用证等57个证件。同时,牵头成立连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协会,促进园内外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协同发展,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连平工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园区内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如维敏特、昂泰、佳泰等大企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连平,奏响了工业发展“新乐章”。
据统计,当前连平工业园入园企业达194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投产项目167家,涵盖新材料、家具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去年以来,成功招引万圣木业等21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达57.5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5宗,合同投资额26.78亿元;推动超亿元项目新开工12宗,投产超亿元项目2宗,提前完成“引进15个超亿元项目”目标任务。
农文旅深度融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每年2月中下旬至3月初,上坪镇万亩桃花迎春怒放,美不胜收,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采风、赏花;而到7月,翠绿泛红的鹰嘴蜜桃便会挂满枝头,一箱箱精心挑选出来的鹰嘴蜜桃被一辆辆快递物流车运往全国各地。“三月赏花、七月品桃”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优势,鹰嘴蜜桃产业也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鹰嘴蜜桃产业是连平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据悉,鹰嘴蜜桃、花生、火蒜并称“连平三宝”,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去年以来,连平县大力推进“连平三宝”发展,持续加快推进鹰嘴蜜桃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创建以及花生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其中,鹰嘴蜜桃年产值达21亿元,同比增长31.25%。
为推动鹰嘴蜜桃全产业链提档升级,连平县出台《连平县鹰嘴蜜桃扩种奖补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扩种果树进行每亩500元的一次性补助,以上坪镇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乡镇共扩种鹰嘴蜜桃2万亩;创新推出鹰嘴蜜桃产业链贷款等金融产品政策,有效解决桃农资金紧缺问题。同时,还积极与多个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鹰嘴蜜桃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提升,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通过精心策划与推广“阳明牌”鹰嘴蜜桃品牌IP,让鹰嘴蜜桃成功进军澳门市场,连平鹰嘴蜜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双双提升。
在文旅发展方面,连平县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重点打造李花谷、峰林谷、蝴蝶谷、桃花缘“三谷一缘”特色农文旅项目,成功举办桃花、鹰嘴蜜桃、花生等“每月一主题”文旅消费活动,带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2024年12月22日,连平县成功举办了“大地流彩·乡村音乐中国风”暨连平山海音乐节,吸引了462万国内外网友的关注,进一步擦亮连平城市名片。据统计,2024年1月-11月,连平县旅游总人数约206.77万人次、同比增长9.74%;旅游总收入约7.09亿元、同比增长8.75%,连平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深耕“绿富”特色 绿美连平谱新篇
全市首个“生态司法修复+碳汇司法实践基地”在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揭牌成立;绣缎镇金溪村首批300公斤金溪西施蜜柚成功进入澳门市场,待丰产期时,全村1万多株西施柚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近年来,连平县深耕绿富“特色”,多措并举探索“绿富”转化途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金溪村光伏产业。记者 刘奇峰 摄
连平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98%,绿水青山是连平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为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连平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深化集体林改、油茶产业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碳汇项目“四合一”发展模式,去年实现林地流转2.6万亩。
2023年,总投资32.33亿元、总规划面积30万亩的连平国储林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河源首个国储林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以县级平台为主的储备林项目,标志着连平林业生态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自项目启动以来,连平县把国储林项目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载体,推行“政企银民”联动模式,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森林多重效益,积极探索“储备林+林下经济”“储备林+森林康养”等复合经营模式,努力实现森林增量、生态增效、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经济增速。
同时,连平县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平台,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国家储备林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将油茶产业与国储林相结合,探索“以短养长”发展机制,实现油茶营造面积1.1万亩。
此外,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发省级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成功打造全市首个碳普惠示范公园,群众通过打卡点扫码记录运动轨迹,获取小程序碳币,用碳币兑换商品和视频会员、购物卡等优惠券,绿色经济效益触手可及。
回望来时路,连平县“百千万工程”硕果累累;迈步新征程,连平将继续奋勇向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连平篇章。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苏奕楠
上一篇:连平县以“典”上开花带动全域出彩 绘就“富县强镇兴村”实景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