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龙闹新春 红火迎福年 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民俗活动燃情上演
本报讯 记者 吴心怡 通讯员 陈振敏 2月8日晚,一场独具特色的省级非遗盛宴——追龙民俗活动在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燃情上演,上万名游客与当地村民举起火把追随火炬龙前行,以红红火火的姿态,热闹喜庆地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万人“追龙”场面壮观。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当天清晨7时,新轮村接灯亭接花灯仪式正式开始,拉开了活动序幕。盏盏花灯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祝福,迎花灯回祠堂、在祠堂进行上灯仪式,每一个环节都庄重而神圣。随后,舞龙将花灯送到各新丁主家,为他们送去祝福和好运。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点火“追龙”。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随着夜幕降临,傍晚6时许,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当地村民齐聚新轮村文化广场,满怀期待着追龙活动正式开始。随着广场中央的主火炬被点燃,炽烈的火焰照亮夜空,众人手持由竹筒、棉布、煤油制成的火把,“薪火相传”逐渐形成火焰的“海洋”。伴随着烟花秀的上演,人们跟着舞动的龙狮一起巡游村庄,形成一条蜿蜒前行的千米“火焰长龙”在夜空中盘旋,正式开启“追龙”之旅。浩浩荡荡的追龙队伍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震撼。
火龙闹新春。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太热闹了!我每年最期待的活动就是‘追龙’,村子里会来好多人,还有烟花秀看,热热闹闹的,特别有‘年味儿’。”当地村民刘女士兴奋地说。“这场面太震撼了,我们一直知道东源上莞有这个‘追龙’民俗活动,终于有机会与家人一起来现场体验,果然非常壮观。”从深圳携一家四口过来的游客龚先生说。
追龙现场。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据了解,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民俗活动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承载着星火繁衍、香火传承的美好寓意,村民们以此活动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丁财兴旺,表达对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期许,是当地备受重视的民俗活动,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22年,这一古老的传统活动被成功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据悉,今年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三(2月8日至2月10日),上莞镇新轮村连续举办三天追龙民俗活动。正月十二(2月9日),新轮村追火炬龙(明龙)和香火龙(黑龙),并举行祭祀仪式、追龙神、舞龙大汇演等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十三(2月10日),火炬龙将再次点燃激情。
这场连续3天的追龙民俗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广大游客不妨一起来上莞镇新轮村体验这场盛大的非遗活动,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起“追龙”祈福,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祝愿。
新闻1+1
湾区歌声唱响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
音乐LIVE与非遗擦出“火花”
本报讯 记者 吴心怡 通讯员 陈振敏 正月十一(2月8日),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精心组织的“湾区有新声唱响百千万”——“百千万工程”文艺宣讲专场展演走进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来自“湾区有新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流行歌手大赛的获奖歌手与一众文艺家齐聚一堂,用美妙的歌声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也为追龙民俗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活动伊始,举行了“广东音乐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站(东源)”成立授牌仪式。随后,12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获奖歌手和4位特邀嘉宾轮番登台献唱,带来了一场湾区活力与乡村活力交融的文艺盛会。
表演现场。本报记者 刘奇峰 李馨 摄
随着开场舞《盛世欢歌》的登场,舞者们用热情洋溢的表演展现了客家人的热情和客家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助力下东源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碰撞出的奋斗的火花。紧接着,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有《给你一点颜色》《爱火花》《畲乡·蓝》等表演,还有由本土唱作人李郁声创作的《禄乡情》。其中,广东原创追龙主题歌《追龙》唱响对家乡的热爱。
据了解,“湾区有新声唱响百千万”活动让文化“特色”成为“百千万工程”的“亮色”,是响应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中策划最早、最具大湾区人文气质,最青春活力的宣讲展演,目前已演出5场。此次东源专场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河源市委宣传部、河源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源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