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做实城市管理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河城宣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了在2024年度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的95个单位和95名个人,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榜上有名,为全省受表扬三家单位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扎实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民生服务,在护航校园、共享电动车治理、地摊经济管理、城市“六乱”整治、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效,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关注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市区黄子洞公园。
“绣花”功夫护航“花朵”
为拓展“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市第三小学校园周边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的管理,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2024年3月,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在市第三小学开展“党建引领政校共建护航校园”试点工作,建设了“001号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并在该校设置城管护航校园执勤岗,通过驻点校园执法方式,负责市三小周边的“六乱”管理、协助管理接送车辆即停即走、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等,与学校进行优势互补,以深入推进“共建协商”制度、推行城管“执法服务岗”机制,举行“小小城管志愿者”主题体验日等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的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通过“共建协商”破解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难题,经验向全市推广后护航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荣获2024年第七届河源市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牵头党支部荣获“四强”党支部称号。
至今,我市城管执法部门累计护航学校18所,出动“城管护校员”约6440人次,护航中小学生约80万人次。
用情用心共治共享
我市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切实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用情用心用力提升城市温度。面对全市共享电动车无序停放、不文明骑行等管理难题,我市城管执法部门大力推动相关部门互联互动,积极探索共享电动车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成立临时党支部和自治协会,全国首创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管理,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目前市区4家准入企业“重运营、轻管理”的现象,构建“总量控制+量化考核+动态配额”模式,压紧压实企业运营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城管执法部门还督促运营企业通过科技赋能上线语音提示、人脸识别、电子栅栏等系统,限制未成年人骑行,为安全文明骑行保驾护航。
城管执法人员协助管理共享电动车。
这一创新共享电动车管理模式荣获2023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二等奖,创全省城管执法系统最好成绩。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开展共享电动车整治行动151次,规范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行为1.7万多宗,依法对违规企业作出行政处罚20宗共处罚30.71万元。
除此之外,我市还常态化开展城市“六乱”整治、户外违规广告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整治、公园广场整治、校园考点周边专项整治、执法领域泥头车和货运车辆乱象专项整治、违法建设管控等专项整治行动。
助力打造文明和谐宜居之城
2024年以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还组织开展了全市城管执法干部综合能力提升暨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共50余人参训,充分学习借鉴深圳等城市先进工作经验,还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线上专题学习,人均累计培训学习达74学时。另外,该局还加强对县(区)城管执法业务培训指导,累计培训人员达130人次,有力提升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
为落实“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一直坚持在细节上花“绣花”心思、细小处做“绣花”文章,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时段,“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绣”出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城市画卷”。2025年,该局提出,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对标“加快河源绿色崛起”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规范执法、精细管理、柔性服务”,围绕“古色、红色、绿色、春色”城市内涵,与河源人民“共建一座城,共享一个家”,努力将河源打造成为一座“有温度、有风度、有厚度”的城市,全力助推我市高品质打造文明、和谐、宜居之城。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三度、四色、五坚持”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创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服务型城管执法队伍,切实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河源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