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河源 清凉一夏|湖韵风华 万绿新章 万绿湖2025 年文化旅游周主题晚会举行
前晚,“湖韵风华 万绿新章”万绿湖2025年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主题晚会暨无人机灯光秀在万绿湖景区游客广场上演,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融合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视听盛宴。
晚会现场。
以水为脉:生态守护与发展共赢的东源答卷
多年来,东源县像守护生命般呵护万绿湖,让湖水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每年向东江输送70亿立方米优质净水,相当于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及香港4700多万居民储备了480个西湖的饮用水源,“广东水塔”的生态价值愈发凸显。
守护之外,东源更以创新破题文旅融合。作为粤东西北首个引入“湖泊+低空观光”模式的地区,游客可乘直升机俯瞰“360个翡翠岛屿”的壮阔全景;“万里挑一星河入湖”无人机表演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用光影在夜空书写“东源故事”;茶油护肤品等生态产品、黄建南艺术馆动工、星舰基地建设等项目,让文化之花在湖畔绽放。
生态与发展的同频共振,结出民生硕果。2024年万绿湖旅游人数达202万人次,旅游收入9.43亿元;通过多元业态增收,2024年东源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五年前增长43%,达2.38万元,真正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向湖而行: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未来蓝图
展望未来,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已纳入省级战略,9名院士领衔的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万绿湖崛起之势已成。东源县正着力构建“五个最美”发展格局:打造最美环湖旅游公路,启动路段改建工程,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最美环湖圩镇集群,推进典型镇建设,让“湖城共生”理念落地生根;打造最美生态治理样板,推进生态修复与污水治理全覆盖;打造最美文旅融合标杆,升级景区景点,增强旅游承载力与吸引力;打造最美水生态价值转化体系,谋划水博览园,构建“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闭环。
东源将以此次文化旅游周为起点,让一湖澄澈化作生态发展的时代浪潮,共谱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的新篇章。
以艺为桥:晚会与灯光秀交织的湖韵华章
主题晚会上,情景剧《思源》拉开晚会序幕,带领大家重温那段“饮水思源”的动人故事。随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开放大学及市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轮番登台,女子群舞《桃花水母》以舞蹈巧妙模拟桃花水母在水中的灵动姿态,展现其遇到阳光时舒展、旋转、向光亮处游动的样子,呈现微观世界的美;场景歌伴舞《美丽的绿谷》仿佛一部万绿湖风光大片,带观众领略新丰江大坝、镜花缘游览区、桂山云海日出等美景,探寻万绿谷的“绿野仙踪”;女子群舞《万绿蓝》展现双江镇“万绿蓝”移民风貌小镇的改造成果,融入东源1600年的蓝染技艺,体现蓝绿交织的东源文化魅力;场景童声小组唱《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以童声和嫩绿色的氛围,全方位展示绿美河源,呼吁大家为万绿湖植树添绿;歌伴舞《幸福源头》歌词与灯光细节展现万绿湖三十年来的故事,凸显其作为华南地区最大人工湖和优质水源地,对东江流域人民的滋养;群舞《追龙》展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源追龙”活动,传递客家人“靠山吃山饮水思源”的生存智慧,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丁财两旺……
晚会结束后,现场所有的市民游客共同欣赏了“万里挑一星河入湖”无人机灯光秀。万架无人机璀璨光影与湖面粼粼波光交相辉映,仿佛银河坠入万绿湖,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欢呼声与快门声交织一片。
此次主题晚会与无人机灯光秀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了万绿湖的生态魅力与文化活力,更向外界传递了东源“守好一湖水”的发展决心。未来,万绿湖将继续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持续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陈振敏
上一篇:我市举行第五届“山茶花”舞蹈大赛 推动少儿舞蹈事业繁荣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