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以专题询问破产业发展难题 多方聚力助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专题询问会暨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场专题会议。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推动我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研讨,深入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助推我市加快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

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聚焦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系统梳理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形成多份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建真言、献良策。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专项督办机制,强力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切实将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经多年培育发展,我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据统计,目前,全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企业共有41家,2024年,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5.1%;2025年1-8月,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34%。

专题询问直击发展痛点

“我市将采取怎样的招商举措,吸引更多国内外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大品牌大企业进驻河源?”“如何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工业用地供给,以支持和保障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聚焦产业集群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拓宽新赛道、营商环境建设和要素保障等问题犀利发问,助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何伟光提到的关于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引资问题,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制定完善河源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招商图谱,拓展招商网络,深入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推动更多优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项目向河源有序转移、集聚发展。同时,健全市、县(区)招商队伍协同调度机制,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全力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动工、早投产。

“在促进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技术升级,支持水饮料与食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拓展水产业从饮用水向医疗用水、化妆用水等高端水赛道进展有什么具体措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谭台哲发问。“我们将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做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打造具备科研、测检、中试、孵化等一体化功能的高能级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组建工程中心,攻克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应询说,将积极培育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主体,积极组织水饮料及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人才支撑,为我市水饮料及食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集思广益共破发展难题

当前,河源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该如何破局,推动高质量迈上新台阶?会上,人大代表、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围绕进一步推动水饮料和食品产业发展、助力我市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本土品牌打造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将逐步成为河源水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词。”省人大代表、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东岸建议,河源要打造强势产业集群主导型县域产业园或专业强镇,依靠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具有产业链和产业规模优势的专业县镇;依托万绿河源良好的生态招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县域形成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强化品牌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客家古邑”等客家文化IP,推动河源向品牌强市转变。

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陈元认为,河源生态禀赋优越,水资源丰富优质,农业特色鲜明,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对此,他建议河源要强化品牌塑造与价值提升,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轮驱动,讲好河源生态、健康、故事,提升整体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精深加工,通过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及完善物流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与要素保障,为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源要集中力量推‘河源好水’市一级区域公共品牌,在发展水产业的同时,兼顾本地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培育预制汤品龙头企业。”对于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发展,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王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河源好水”的利用范围可以扩大到化妆品领域,并通过每年常规举办水经济产业会议、运用好媒体+的传播效应和加强与文旅产业的联动发展等方式,打造“河源好水”区域公共品牌。“此外,各大企业可以将营销中心和研发部门建在一线城市,从而解决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同时,招商引资工作除了做好基本要素服务外,还可以考虑市场推广、销售平台等方面的延伸服务,产品卖得好,企业自然就会投产、扩产。”王娟说。

相关新闻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专题询问会暨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场专题会议

问出发展路径抓好监督落实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邹菡萏 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专题询问会暨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场专题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各级人大要在助推产业优化布局、助推产业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有序转移上下功夫的工作要求,凝聚助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召集人叶春球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骆超主持会议。

会上,5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招商引资、发展拓宽新赛道、营商环境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询问。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副市长梁均达代表市政府发言。

会议指出,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是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绿色崛起迈向新高度的有力抓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我市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具备雄厚基础和显著优势,深刻认识水经济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切实增强做大做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会议强调,要锚定培育发展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坚持优布局、筑根基、大招商、抓创新、强配套,不断擦亮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金字招牌。要针对专题询问会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形成问题清单,督促政府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抓紧整改、持续发力,并按时报告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人大要对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和要求,紧扣省人大常委会“四个助推”要求,在产业优化布局、产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有序转移四方面认真谋划开展监督,切实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谱写河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篇章。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好“连心桥”作用,依托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把企业期盼、群众诉求转化为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新华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专栏首篇报道广东高质量发展:锚定“排头兵” 坚决“挑大梁”——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观察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