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年的味道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

街边的大小商铺和各类摊档上,早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平时行人稀少的街道开始变得拥挤起来,年的味道浓浓地弥漫着大街小巷,空气里飘荡着的都是糖果的甜蜜味。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传统的年味几乎都是从家庭大扫除和准备年货开始的。此时,外出创业的人们不管离家远近,不管事业成功与否,大都陆续回到家里准备过年了。进入农历腊月后,各家各户便开始为过年而忙碌起来:女人们开始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男人则拿起工具翻新门窗、打扫庭院、收集柴禾……一通忙碌下来,家里内外焕然一新,便开始进入“投圩”采购年货模式。

不比城里人天天都可以逛街购物,家乡的圩日是有固定时间的,每月农历一、四、七的日子就是家乡的圩日。前一天晚上,父母亲就开始商量计划第二天“投圩”要买的物品。因为父母亲都不识字,无法用纸笔一一列出物品清单来,他们总是反复地盘算着、叨念着、记挂着,生怕次日“投圩”时记不住、买不齐。第二天一大早,父母亲就出门去了,不辞辛苦地步行五六里路程到达圩镇。此时的圩镇早已热闹非凡,年货档铺,琳琅满目。

跟随着“投圩”的人流,父母亲流连于各个年货摊档。母亲忙于购买家庭日用物品,如碗筷、糖果、瓜子、利是袋等,而父亲则负责购买春联、门画和过年祭拜用的物品等。到中午时分,“投圩”的人们都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肩挑手提,为全家人带回满满的年味和绵绵的快乐。

农历腊月二十五是家乡俗称的“入年架”。当天父母亲就开始张罗着炸“油果”“粄片”“糖环”等传统过年食品。母亲和姐姐负责捏做,父亲负责油炸。嘴馋的我常常跟随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将一个个白色的生油果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还不时地用漏勺翻动着,以防粘连。大约炸几分钟后,油果就逐渐变成了金黄色,慢慢地浮在沸腾的油面上,再炸一会,就可以出锅捞起来了。刚起锅的油果又香甜又软糯,颜色金黄,非常诱人。我常常趁父亲不注意之时,赶紧伸手去偷拿一两个刚出锅的油果,顾不得烫手烫嘴就往嘴里塞。身旁的母亲怕我上火、怕我烫伤,总会慢声细语地嗔怪我这个调皮的幺儿,“莫急莫急,小心烫着了,真是个好食嘴”。我才不管不顾呢,先吃了再说。那软糯甜香的味道,成为我心底里最难忘的浓浓年味。

除夕时父亲会

张罗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有阉公鸡、红焖猪肉、酿豆腐、粉尘鸭、煎河鱼等。分散在各地居住的兄弟姐妹,也会在这一天带上小孩子一起回到父母身边,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共吃一顿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地度过一个温馨难忘的春节。那是过年最为幸福的美好时光。

都说有父母在的日子,不管自己多大年纪,不论漂泊多远,到过年回家了,都会有满满的疼爱等着自己,有父亲张罗的丰盛年夜饭,有母亲发“利是”的美好祝福。我常常怀念这样的美好时刻。即使我已人到中年,即使我自己也早已当了父亲,只要回到父母身边,我就是父母亲最疼爱、最宠着的幺儿。过年时,年迈的父母亲依然会预留一个大鸡腿给我,依然会抖抖索索地张罗着包几个大“利是”给我,依然会把满满的爱意和深深的祝福送给我。而如今父母亲都已去世,随着春节的临近,思念也越发浓烈,多想再收到他们满含爱意的过年祝福,多想与他们再吃一顿温馨的年夜饭。

熙熙攘攘的年货街上,那一排排张挂出来摆卖的新春对联和节庆灯笼红彤彤的,映照出红色热烈的过年喜庆气氛,也映照在每一个逛年货街和购物的行人笑脸上。过年的热闹依旧,人间的繁华依旧,那浓浓的年味也当如往昔般,悠悠而绵长。

作者:朱伟亮






上一篇:清水洗尘迎新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