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石头鸡

“最困难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一百元钱。那段时间感觉天要塌了,天天以泪洗面。想去找工作,人家嫌我年纪大。”回忆往事,徐雪兰仍然感慨万分。

落寞的徐雪兰回到娘家枫深村,她发现昔日落后闭塞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一栋栋粉刷一新的民居楼房拔地而起,还有企业厂房、游乐场、水上乐园、研学基地等,以前的羊肠小道扩成两车道村道,干净整洁,路边花草树木五颜六色,远处山林茂密,山下溪水清澈,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来村里游览观光。

出门闯荡十几年,没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徐雪兰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何不干回老本行,在老家开餐馆做私房菜?转念一想:自己是外嫁女,回乡创业乡亲们欢迎吗?村委会同意吗?毕竟要用到土地资源。但不试一试又怎知结果呢,她心有不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村委会,徐雪兰说明来意。出乎意料,村干部对她回乡创业的想法非常支持,很快就划出一处闲置的山地给徐雪兰。

可是自己空有一身烹饪本事,兜里没钱,万事开头难。徐雪兰跟亲戚朋友借钱,写借条,写明还款期限、利息。亲戚朋友们知道她以前开餐馆,会挣钱,她有钱的时候对亲朋好友很大方,也帮助过不少人,只是现在因家庭变故导致经济困难,但她人心地好,信得过她,都愿意借钱给她。于是,徐雪兰用借来的钱买回建筑材料,亲自动手,在山坡上建了几间简易的红砖房,为节约成本,外墙保留红砖本色,房顶用塑钢瓦覆盖,房屋里面布置成简约大方的文艺范。很快,“一品私房菜”正式对外营业。

菜馆是开张了,但地处山坳,条件简陋,没有宣传,生意并不好。一位客人曾打趣说:“远远看到半山腰有几间红砖房,还以为是养猪场呢,走近才知道原来是吃饭的地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雪兰心想:酒香也怕巷子深,饭菜再好,不宣传也没人知道。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饮食行业也要与时俱进。徐雪兰虽年过半百,但学习能力丝毫不输年轻人。她开视频号、发朋友圈、发抖音、上小红书,亲自做主播,带领儿子女儿一家人出镜带货,她自己身穿客家红棉袄,手端特色私房菜,边品尝边介绍……刚开始,短视频只有少数亲朋好友关注点赞,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粉丝,关注、点赞、转发的人次越来越多。

宣传是手段,材质是关键。徐雪兰做的是普通客家菜,虽然材质好,可惜没特色。在大城市打拼过的她深知在乡下做农家乐,特色菜是吸引顾客的王道。广东人的饮食习惯“无鸡不成宴”,还是从鸡身上做文章。“白切鸡”“盐焗鸡”“水蒸鸡”“豉油鸡”都被人做成品牌了,自己不占优势,得另辟蹊径,可是做什么鸡好呢?毫无头绪的徐雪兰散步来到村里的小溪边,边走边踢溪边的小石头,一颗、两颗,小石头从脚下飞起,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溪水中,溅出一串洁白的水花,真美,可惜稍纵即逝。她捡起一颗小石子,“你能溅出美丽的水花,你还能干点别的么?”忽然,徐雪兰的脑袋闪过一道光,“用石头焖鸡”。她利索地捡起小石子来,一下子就捡了一兜,用溪水冲洗干净,飞也似的跑回菜馆,把小石子倒入土灶里,一边烧火,一边杀鸡,等小石子烧红,鸡也宰好了。她把鸡身洗干净,抹上油盐,用锡纸包裹好,放进土灶,再用烧红的小石子覆盖在鸡身上,二十分钟后,香味慢慢溢出。徐雪兰知道,她成功了,但还不能心急,焖了一个小时后,她挑开小石子,取出锡纸鸡,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她叫来孩子们,小心翼翼拆开锡纸,剥下鸡腿、鸡翅、鸡胸肉,一家人品尝着,“这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鸡肉,给这道菜取个名字吧。”孩子们兴奋不已:就叫“石头鸡”。

徐雪兰凭借自家放养的8个月以上的山地鸡,以及精湛厨艺、服务态度,迎来一拨又一拨顾客,客人们常常是吃完再要几个打包带走,一传十十传百,直播平台好评如潮,一品私房菜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的粉丝也急速上涨。

徐雪兰说,“石头鸡”首先要鸡质好,鸡杀好腌制半小时,裹上荷叶再用锡纸包好。石头要干净的鹅卵石,用土灶、木柴、人工烧火将石头烤热,然后用火红的石头覆盖鸡身,“捂”熟,鸡肉又滑又嫩,飘香满屋。

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吃“石头鸡”。

佗城枫深村成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徐雪兰的钱包渐渐涨起来,她还清了债,店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将来还要加大投资。感恩家乡给我再创业的机会。”徐雪兰的脸真的笑成一朵兰花。

作者:包丽芳






上一篇:炊烟含笑升起(外二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