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橘皮
小时候晒过稻谷、花生、大豆、番薯丝、萝卜片……晒橘皮还是第一次。
去年大雪刚过,女儿从新会买了一百多斤茶枝柑回来,到家已近晚上十一点了。她到家便拿着桶说要洗柑橘。我说这么晚了明天再洗不行吗?她说还是趁柑橘新鲜当晚洗净为好,明天就可以剥皮了。于是,全家人行动,把柑橘放在桶里,任水溢流,一冲二抹三清洗,控制好水压和洗抹力度,以免损坏柑橘皮,洗好后一个个摆在阳台晾干。全程“流水线”操作,直到午夜才忙完。
翌日一早,女儿便开始剥橘皮。只见她用小刀在柑橘的底部按三等分划三刀,宛如在柑橘底部贴上奔驰车标志,刀没划到果蒂,让每块皮相连,保持整个橘皮完整。然后翻开橘皮取出果肉,把橘皮拿到阳台晒。晒时开口呈上,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果肉虽然汁略少,但酸甜适度,还算可口,打成果汁口感挺不错。我们就把果肉送给左邻右舍。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这是广为流行的谚语。且不说陈皮是否有那么贵重,至少说明了陈皮在中药中的地位。《神农本草经》记载:“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本草纲目》中载:“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橘皮是陈皮的前身。陈皮的核心,在一个“陈”字。“陈”者,“陈化、转化”之意,故有“陈久者良”的说法。晒,就是“陈化”的开始。
橘皮晒两天后,果皮变软,就把果皮翻转,橘白朝外,便于橘皮的水分挥发。晒橘皮既要有耐心,又要讲究方法。那几天刚好风大日烈,正是晾晒东西的好天气。开始不得其道,图方便收和晒,便在阳台铺上塑料薄膜,再在薄膜上铺上橘皮。晒没多久,就发现薄膜下面很潮湿。原来塑料薄膜不透气,因温差因素,薄膜下面产生潮气和水分,且不会蒸发。女儿发现后,及时纠正,提醒我们不要用塑料薄膜晒和用塑料袋装橘皮。橘皮非常“娇气”,一旦受潮,会导致橘皮发霉、滋生蛀虫,甚至引发霉变,严重影响其质量和保存期限。因此,每天一早,先把阳台洗干净,太阳出来后,把橘皮拿到阳台一块块铺好,隔一段时间翻一次,太阳落山后立即收起,避免吸到晚上的露水和清早雾的潮气。
橘皮晒到酥脆,一压就碎时,就算完成晒的第一阶段,这时要把橘皮放进铁罐储存。铁罐也很讲究,要密封,防止橘皮受潮,但又不能太密封,否则会影响橘皮陈化。女儿说,要定期打开铁罐检查橘皮,以防潮湿和虫蛀,以后每年还要把橘皮拿出来晒一到两次,多年后就成陈皮了。
中药不能像西药那样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每种动植物的来源、季节、产地和药性采用不同的方法炼制,有些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方能制成。每一片橘皮都有它的生命历程,从青涩到金黄,从鲜活到寂静,最后把生命的意义赋予人类。橘皮,它不再是一种普通的农产品,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片正在陈化的橘皮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作者:龚金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