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馈赠
小时候,每到春天,一到周末,即便父母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带我回乡下外婆家。如天街小雨般的春雨过后,水雾散尽,阳光初现,春光明媚的田野上,除了庄稼,似乎看不到其他生命的迹象。然而走近细看,润泽如酥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冒出各式各样的野菜,它们绽黄吐绿,是春天的信使,也是转瞬即逝的春日美味。
蒌蒿,中医称之为茵陈,外婆更喜欢叫它毛毛菜、水蒿、香艾。它能驱五脏邪气,是治疗肝病的良药,而其嫩芽更是极佳的时蔬。沿着乡下田埂随意走上一圈,只要是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必定能找到贴着地皮生长的蒌蒿。采挖时需格外小心,必须连根撬起,那嫩茸茸的叶片容不得半点粗鲁对待。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兴致勃勃地吟出苏东坡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母亲则会马上纠正,说不能少了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父母相视一笑。而这蒌蒿正是春季野菜的主角,外婆喜欢用它来做“蒿子馍馍”。
蒌蒿采摘后,洗净剁碎,加入面粉中,像做馒头一样做成青团,颜色碧绿,清香可口,仿佛吃下去的是满满的春色。外婆总是叮嘱,“蒿子馍馍”不仅好吃,还能祛风除湿、止咳化痰,让人少生病。直到今天,我依然能清晰地想起外婆慈祥的眼神。
二三月间,乡下田埂间还有一种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嫩苗,很容易就能采摘一把。外婆喜欢用沸水焯去它的苦味,凉拌佐餐,十分鲜嫩;或者直接用它与猪骨汤搭配,营养又不油腻。而过了春天,蒲公英成熟开花,就和前面所说的蒌蒿一样,变成了清热解毒的中药,不再适合食用。唐诗有云:“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这句诗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春天景象,同时也真切地表达了想去田间品尝春日美食的心情。
挖春笋也是每次去乡下必不可少的活动。每天清晨,农舍背后的竹林总是在鸟鸣声中苏醒,经过一夜的蛰伏,无数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带着一串串露珠迎接朝阳。田埂上不时有背着春笋的人走过,他们急于去市场卖个好价钱。这一习惯或许已经传承了千百年,有白居易的诗歌为证:“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时至今日,仿佛仍能感受到古人挖笋、吃笋时的急切与喜悦。
挖回来的春笋剥壳后,先放入开水中煮去苦涩味,再放入冷水中漂洗。此时的春笋特别白嫩,放入青椒点缀,炒一盘春笋肉丝,是外婆最拿手的传统菜肴。如果春笋配上排骨也很不错,一起清烧,排骨的肉香与春笋的清淡相得益彰,堪称绝配。实在没有其他食材,就素炒,放入姜丝、葱白清炒,一样可口下饭。
春天的野菜还有很多,春芽、芥菜、马齿苋、枸杞芽……随便哪一样,都是一道春天里曼妙的景致,一首春天里如歌的行板。
很多年后,我依然忘不了乡下外婆家饭桌上摆放的“蒿子馍馍”、蒲公英猪骨汤、春笋烧肉。屋内,一家人兴致盎然,品尝着春天的馈赠;屋外,黄蝶绕篱飞舞,正是春色正好之时。
作者:杨力
上一篇:桃李春风共彩排[会员风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