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故乡落在春天的梦里——读米永霞《谁都无法真正拥有那一声滴答》

拿到小米(米永霞)的《谁都无法真正拥有那一声滴答》已有一些时日,读过一些诗歌,也读过一些散文诗,却久久不敢提笔写几句,因为书中触动我的诗句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写故乡的诗句。也许是我对故乡与亲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每每读到关于故乡的作品,都会不禁含泪。于我而言,故乡是一首写不完的歌,一行一音符,一章一旋律,一曲一故事。写着故乡,想着亲人,才能真正地理解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对故乡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小米的作品仿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我们对故乡的共同情感,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还能够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小米对故乡的热爱、对时间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从而在情感上得到慰藉和启发。她通过《故乡的消息》描绘故乡熟悉的事物,来表达那一段无法释怀的乡愁:“太久未向父亲打探故乡的消息/麦穗儿是否都低了头/西瓜地里是否还有人守望/胡麻儿是否/又悄悄开成了蓝色的星空”;在《两个故乡》中,用哲理的语言叩问生命的意义:“两个故乡/一个在我的左心房/一个在我的右心房”,让我们深刻地感受故土的温度。

人到中年,思考的事情越来越多,想过在回忆中找寻时光,想过尝试生活的新方向,想过各种无奈与生命的意义;人到中年,想到自己的文学之路与工作历程是一样充满坎坷、一样地漫长,每天面对着一地鸡毛的生活,却依然无法掩饰内心的诗意与留不住时间流逝的遗憾。正如小米将书取名为《谁都无法真正拥有那一声滴答》一般,她以敏锐的视角,从细微的现实物象切入,感知生活中流动的情感。生活即使待我残酷、无情,即使一次又一次地将我们击垮,但我们的生命依旧在生长着,因为我们有故乡的怀念、有亲人的相伴,每一声乡音、每一抹乡愁,都是生命里永远颤动着的、最动听的滴答声,都会落在春天的梦里。

每个故乡都与爱的主题有关

书分为短诗之春、长诗之夏、童诗之秋与散文诗之冬四个小辑,记录了小米关于生活、乡愁、童趣与亲情等方面的诗意内容。如果从书名的主题进行探讨,这个主题是较为沉重的,但其中也蕴含着一种治愈和启示的力量。“一场薄雪落在月亮的眉上/月亮孤独地落在故乡的原野上/而故乡,轻悄悄落在我春天的梦里(《故乡落在我春天的梦里》)”,小米对故乡有着深情的爱,她借着诗句提醒我们时间的宝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虽然我们留不住时间,但可以留住爱。在《故乡的冬天》中,“覆盖,是我回忆起故乡的冬天/最先想到的一词语”,让我们在阅读后能够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在《故乡》中,“不用指路,我还能/找到自家的田地,找到/那几条儿时挖过蕨麻的田埂”,这是一种平静地追求梦想、面对爱的生活。

费罗斯特曾说过:“如果诗人自己没有为他的诗洒下热泪,那么,他的诗也就不会使读者洒下热泪。如果诗人没有被诗句的猝然出现而震动,诗句也就不会使读者震动。”与小米虽相识不久,但却能感受到这位西北女子的洒脱性格与真诚之情,她对生活有着纯真的热爱,笔下的作品多有深情的语言,让我不禁含泪而读,尤其是书写故乡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心灵,如“而我拥有的,只剩离别时一声叮嘱/这一声叮嘱,在漫长的旅途中/陪着我,游历了一万个陌生的村庄/它也将陪伴我,在另一片土地上扎根”(《一万个村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是伴随着一生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大多是与爱的主题有关的。

让“还乡”成为真实的情感

海德格尔曾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是的,从乡音、乡情,到乡愁、乡事,我们常常把故乡挂在高处,仰望着它、敬畏它,从而忽视了“还乡”的情感与意义。“被看望过的坟头,压着几张黄纸,如收拢翅膀的黄蝴蝶”(《故乡四章-清明》),小米离开西北故乡已有许多年,是纯粹的南漂一族,“故乡”对她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既深刻又伤感;“从北向南,两千多公里,故乡从未出过如此远的门”(《故乡四章-故乡》),小米在渴望“还乡”中成了一名游子,而游子的梦里,忧愁流成一条河。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名“游子”,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还乡”中接近故土的本源与情感内核,一次又一次地辨认自己的乡音,辨认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压力,或许会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甚至是心力交瘁而痛哭不已,但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去尝试新的生活、新的情感。“直到远山露出红色的肌肤,按捺住喜悦迎接回乡的人,直到列车缓缓到站,直到兰州二字停在心尖上”(《回乡散记-归途》),从故乡到还乡,我们被看作是时间作用下的不同生命状态,通过一些意象,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让情感升华,成为一种的新情感。“南方的密林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和心思,而故乡的山是裸露坦荡的,坦荡到你想把心中的秘密、忧伤,全部拿出来在阳光底下晒上一晒”(《回乡-西瓜地》),小米将这种“还乡”后的情感写得深情、实在,写出了西北女子的率真性格,让还乡成为了一种真实的情感。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与探讨时间、追寻生命意义有关的作品,都是值得一一品读的。人非草木,却应有草木之心,我们生命中的时间在不断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常常会因为思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和创造价值,而忽视了身边最重要的东西与内心向往的方向,从而深化成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而我们在这方面也是边生活边思考着,细腻而深刻地描写着日常生活场景中流逝的人与事物,时刻触动着我们的初心,而这一些都渐成了我们深沉的生活思考,让我们对故乡、时间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庄海君






上一篇:双江之行: 一场温暖与美好的邂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