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百岁教师吴超球先生

吴超球先生是我的伯父,1925年10月出生于东源县漳溪乡鹊田村,是新中国第一代教师,长期扎根乡村教育。

我的爷爷与伯父的父亲是亲兄弟。爷爷小时候被过继给他的舅舅,后来一直在顺天到角村生活。我的父亲小时候曾在伯父家生活了几年,与伯父交好,长相也十分相像,因而每每见到伯父,我倍感亲切。

2025年,伯父刚好101岁,是我父母辈中至今健在的两个前辈之一(另一个是91岁的小姑妈朱兰瑞)。大年初三,我与往常一样如期前往探访伯父。伯父笑容可掬地迎出来,与我互道“新年好”。他身着一袭古朴典雅的衣服,虽已至期颐之年,脊背却依旧挺拔如松,满头银丝在太阳的映照下闪烁着华光。他行动自如、思维清晰、神采奕奕,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二三十岁。当天来拜访的人很多,有他的至亲好友、学生和邻居。他与大家一一握手,谈笑风生。客人告别时,他送到大门外,直至客人远去还微笑着频频挥手,儒雅之气溢于言表。

午饭时,伯父一家长幼有序,济济一堂,其乐融融。席间,我将在抖音上看到伯父被拍成宣传视频的事告诉他。视频内容大致是:去年伯父百岁生日那天,家人带他到农庄吃饭,老板得知他是百岁老人,特地过来打招呼,还问店里的特色菜“石头鸡”如何,伯父竖起大拇指称赞:“好吃好吃,味道很好,祝老板生意兴隆。”这视频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点赞,评论区祝福百岁老人的留言不少,“石头鸡”的知名度跟着大涨。伯父听后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狡黠,笑着打趣道:“是吗?怎么不用给我广告费呢。”接着,他的孙子说:“爷爷现在成网红咯,来访者都争着与他照相,说沾百岁老人的福气添福添寿。”伯父听后呵呵笑起来说:“哎呀,以后要跟他们收点出场费喽。”那笑容,宛如孩子般纯真。

饭后,我与伯父一家喝茶聊天,听伯父讲那些尘封已久、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往事,了解他的生命密码。伯父用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将历史的画卷缓缓铺展于众人眼前。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扎根乡村不言悔。伯父小时候上过私塾,文化底蕴深厚,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前,他曾担任西村(鹊田村)土改分田工作队队员兼青年会宣教委员和民运队指导员,曾征粮支援前线工作。1949年8月组织派他到鹊田小学任教。当时,校舍残缺破旧,办学困难重重,他在当地农会和青年会的大力支持下,一边教书一边带领大家一起修建校舍,拉沙、砌砖、铺地,干劲儿十足。他致力于教育工作37年,其间曾任西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团总支副书记,灯塔区结游草小学、船塘公社中心小学、漳溪区鹊田小学等学校校长,河源县文卫局(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漳溪区教育办公室教研员。在他泛黄的档案中,记录着他突出的业绩,先后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七好”党员、先进工作者等。

心存感恩,看淡得失,知足常乐能自安。伯父于1948年8月16日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直心存感恩,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最真诚、最热情的工作态度回报社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培育祖国的栋梁之才鞠躬尽瘁,倾尽心力。1957年至1961年,伯父在河源县文卫局工作,当时有晋升的机会,然而他却毅然推辞,选择回乡村学校工作直到退休。他就像一颗朴实的螺丝钉,哪里需要便坚守在哪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直到现在,还有家人说他“傻”,他只是豁达一笑说:“做人最要紧的是心态好。我在乡村教书一样是为国育才。我见证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得到了党的爱护、老天的佑护和儿孙辈的孝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满足了。”在他的影响下,儿孙们纷纷踏上了教师岗位:大儿子、大儿媳妇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一辈子奋战在教育战线;小儿子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之后在政府部门就职;孙女、侄子、侄女、侄媳妇、外孙、外孙媳妇和好几个侄孙等也是优秀的人民教师,兢兢业业地在一线任教。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生活简单而纯粹。退休后,伯父每天早睡早起,早晚散步一个小时左右,午休醒来放空身心打坐半个小时。清晨起来,自己煮水冲泡鸡蛋和麦片作早餐。中餐与晚餐,家里煮什么就吃什么。他不贪食,即使美味佳肴面前,每餐也不过一碗饭食。他不喝酒,唯爱喝点红茶,每日午后,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轻抿慢品,让茶香驱散岁月的疲惫,沉浸在惬意的时光里。他勤劳俭朴,自己能做的事一定亲自做。直到现在,他的房间自己打扫、他的碗筷自己收洗,还常常帮着看管曾孙子。他关心国家大事,尤其关注教育动态,看电视、听新闻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偶尔,他会在微信的家庭群中回复大家的问候,会在朋友圈中发一些生活状态,会转发一些国家大事的视频给亲朋好友。

伯父的爱情故事,如一首婉转悠扬、动人心弦的悲歌。伯父60岁那年,妻子因病去世。人生尚有诸多可能,未来的路还长,子女们心疼他,纷纷劝他再寻一位老伴,相互照料,共度余生。可伯父却坚定地摇头。提及亡妻,他的眼中便闪过一丝愧疚与深情。他说:“她为我生儿育女、照顾老少、辛勤耕作,家里的活儿都是她打理,我只是一心忙于教育工作。她在的时候,咱家穷,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给她买过。她跟着我吃了一辈子苦,没享过一天福,我怎能再辜负她,愧对她的在天之灵啊。”伯父将对妻子的绵绵思念深藏心底,用往昔的回忆,温暖着每一个孤寂清冷的日子。这份跨越生死的深情,令人动容。

我凝视着伯父,心里满是对他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钦佩。伯父的一生经受住了不简单的磨难,走过了不平凡的路,可以说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的故事,仿若一股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精神清泉,时刻滋养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他的坚韧、豁达、深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朱宏球






上一篇:小溪潺潺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