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的本质
相信不少人都曾听闻或目睹过这样有趣的场景:一群人围在两位下棋者身旁,对垒的两人全神贯注、沉默不语,可围观者却七嘴八舌,争着要替下棋者落子,甚至分成两派互相指责,最后竟撸起袖子动起手来。这无疑是喧宾夺主的典型事例,让人忍俊不禁。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的现象并不少见。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州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讲述了她的无奈经历。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海洋馆参观后,要求每人画一幅“海底世界”。她的女儿花了一整晚认真作画,然而第二天放学回家却撅起了嘴,委屈地问:“你为什么不帮我?好多同学的作业都是爸爸妈妈帮忙画的,有的是爸爸妈妈在网上找图片打印出来的,都特别漂亮。”一问才得知,这些同学的作业都被贴到了墙上展示,而女儿的画却被退了回来。
了解事情经过后,这位妈妈“脑袋‘嗡’的一下”,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已经不是这学校布置的作业过繁过难,而是迫使家长深度介入的问题。她满心困惑:“我一直认为,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教育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这位妈妈的想法无疑是对的。教育的本质,首先在于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格。倘若偏离这一原则,不仅无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反而可能误导他们。
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些并非孩子亲手绘制的画作,然而,有些老师却不指出这类问题。而部分家长,或是出于功利心,想让孩子得到认可;或是出于过度关爱,不忍孩子受挫,不惜亲自上阵代替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关心”与“教育”,实在让人难以认同。校园本应是孩子们自由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可一些家长的这种“喧宾夺主”之举,实在令人惋惜。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故事中,围观群众明明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却都夸赞新装好看,只有那个孩子敢于说出真相,他是诚实的、清醒的。反观现实,我们的学生是否还能保持这份纯真与清醒呢?不容乐观的是,在家长这些不诚实行为的误导下,一些孩子可能会逐渐变得不再单纯,这值得我们警惕。
回归教育的本质,我们暂且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能更好教育学生,但老师和家长至少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好榜样,多传递一些荣辱观、诚实守信的理念,少一些功利心和虚荣攀比,为未成年人营造一片纯净的教育天地。
作者:张子才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鱼灯夜游、低空飞行、“非遗”体验……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文旅市场火力全开,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多元消费场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勾勒出一幅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