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连平印象

连平的人

我认识的第一个连平人,是春娜。

那年夏天我懒得出奇,整个人蔫蔫的,提不起劲,心里头堵得慌。知道这样不行,就磨磨蹭蹭报了河源运动协会的武功山徒步,三天两夜。我啥都没准备,速干衣还是领队出发前一晚八点,让我去协会拿的。

车子要去连平接两个队员,我只知道河源有个连平县,具体啥样,一点印象都没有。春娜就是接上来的其中一个。

她挺健谈的,长得也挺好看,在车上讲了好些去别处徒步的事儿。我虽说没徒步登过山,但一个人也跑过些地方,就跟着搭话,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开了。

到了住宿的村子,黑黢黢的,连路灯都没有。春娜说愿意跟我住一间房,我心里乐开了花——就怕一个人睡不着,第二天爬山没力气。

晚上,春娜跟我说了好多徒步的门道,该带些啥装备。她拿出那种一次性面巾,小巧得很,出外带着方便,还塞给我两片。她这么实在,我也敞开了话匣子。

原来她在一家校外辅导机构上班,正打算考心理咨询师。她说,听孩子们说心事的时候,发现自己越能得到信任,教起书来效果越好,业绩也跟着往上走。巧的是,那会儿卫生部的心理咨询师证停考了,我刚考了个国际注册的。那一晚,她跟我说了些工作上的烦心事,我们加了微信。

虽说是萍水相逢,可她对生活的那股劲儿,对工作的认真,真让我心里有了触动。也因为这个,那次武功山徒步,我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本身都多了些不一样的想法。我的散文集《生命流淌过的香溪河》再版时,春娜还支持我,买了一本。

连平的桃花

说实话,我向来不信看了桃花便能交上桃花运的。可2023年2月25日,连平上坪桃花盛放之际,我再度参加了河源运动协会组织的连平桃花节徒步活动。

此次行程,我们从江西龙南市翻山越岭,徒步前往河源连平县上坪镇。且不说途中邂逅著名理学家王阳明设计的太平桥,还有那龙南燕翼围,单单是上坪的桃花,就足以令人心醉神迷。

在油菜花田拍完集体照后,队伍便自由行动了。同行的人大多结伴而行,唯有我,决意挑战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那些源自童年的胆小、怕黑、怕鬼、怕打雷的阴影。山并不高,只是有些路段两旁长满了高高的芒草,人一走进,身影瞬间被淹没其中,只偶尔传来几句人声,在寂静中悠悠回荡。

12公里的山路,没有固定同伴的我,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只为让自己不被孤单胁持。或许是路途中的那份不安,让我对桃花充满了期待;又或许,是对徒步终点的满心向往。

两小时的山路跋涉后,终于抵达上坪。远远就听见有人呼喊:“到了,到了,看呐,那就是桃花!”我赶忙加快脚步,转过一个弯,漫山遍野的桃花刹那间映入眼帘,它们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山坡上,每一棵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就如遗世独立的仙子。人们在桃花丛中往来穿梭,欢声笑语不断。

我瞧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身着一条夏天的白裙子在拍照,春寒料峭,她冷得双手交叉,不停地摩挲着手臂取暖,我忍不住笑了。心想这姑娘为了在桃花下留下美丽的瞬间,可真是拼尽全力。不过,这般青春正好的年纪,若是能留住美好,交上好运,这点寒冷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自然明白,要拍出好看的照片,出镜时没有合适的服装可不行。但十几公里的山路,我实在没办法穿着裙子登山。而且连平桃花节那天格外寒冷,我便穿了一套防风运动服,还在背包里备了一条裙子。实在是被小姑娘在桃花下拍照的热情所打动,我脱下外套,换上裙子,又把裤子挽起来,这样,裙装造型就有了。此刻的我,多了几分柔情,与这漫山桃花的娇艳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只是我没带自拍杆,也没有同行伙伴,只能独自在桃花丛中自拍,拍了这棵又拍那棵,却始终没有一张让自己特别满意。我沿着已硬底化的村道前行,走过一个小山坡,又一个小山坡。山坡上的桃花,或鲜红夺目,或粉嫩娇俏,有些植株不大,一看便是新树;有些则枝丫繁茂,满树繁花,不见一片叶子,热烈地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拍完花,我开始拍景。远处,绿色的山峦下是一片淡黄色的竹林;近处,层层梯田里种着枝干虬曲的桃树,枝头绽放着鲜艳的桃花。一座矮小的瓦屋,静静伫立在桃花丛中,如一幅宁静的田园画。桃树下的草,绿得深浅不一,恰似大自然随意挥洒的笔触。我不禁感叹,这分明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国画,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都是一幅层次分明、充满诗意的春景图。

沿着道路继续走,忽然发现路旁有一棵桃树,枝繁花茂,姿态婆娑,一看便知有些年头了。整棵树开满了花,红艳艳的,仿佛燃烧的云霞。它长在一条满是水草的水沟旁,枯黄的水草覆盖住了整条沟面,让人看不清沟里的状况。要到树下拍照,必须跨过水沟。我正犹豫着要不要跨过去,担心会不会掉进沟里,沟里有没有烂泥,这时,几位和我年纪相仿的大妈已经跨了过去。想起小时候在村里跨过一条条小水沟的勇气,我一咬牙,使劲一跳,也过去了。

站在桃树下,朱自清的《春》悄然涌上心头,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每一朵花都肆意绽放,毫无羞涩,只有满腔热烈,一片片花瓣尽情舒展,小小的花蕊点缀其间,一树的桃红,远远望去,清晰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棵桃树下拍照,我想,正是这一朵朵花儿竭尽全力地盛开,才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倘若花儿们不齐心,种桃人不加管理,断然不会有这般灿烂的桃花盛景。

在这上坪的桃花园里漫步了一两个小时,才抵达运动协会集合午餐的地方。农庄也隐匿在桃花林中,只是先前拍照拍得太多,这会儿,大家都惦记着美食了。连平的红薯粉丝一入口,童年的味道便在舌尖蔓延开来,我想,小时候吃的红薯粉丝,或许就产自连平。

赏花回来的路上,我买了红薯粉丝和桃胶,我希望每次吃着连平买回来的土特产,还有那一大片一大片美丽的桃花在心间开放,那样,生活定然也是美好的。

连平的鹰嘴蜜桃

世事有时就是这般巧,去连平上坪看桃花后,我真认识了个曾在连平做事的朋友。2023年夏天,他拎来一箱连平鹰嘴蜜桃,说是旁人送他的。

朋友走后,我慢悠悠打开箱子,倒吃了一惊。里头的鹰嘴蜜桃个个硕大饱满,果蒂两边红扑扑的,从深到浅,活像姑娘羞红的脸。一箱桃子每个都差不多大,一看就知道是精挑细选过的。拿起一个掂掂,足有七八两重。削了皮咬一口,脆生生的,汁水直冒,嘴里甜丝丝的像含着蜜,好吃得很。这味儿跟平常吃的桃子真不一样,味蕾像是突然醒了。

连平的鹰嘴蜜桃,当真跟外头买的不同。打那起,我才知道,吃桃子就得吃连平的鹰嘴蜜桃。

今年七月,跟着省里报告文学作家的采风团,参加创作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从高速下来进入连平上坪镇,墙上的画真惹眼,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站在桃花丛里,高高的。“南国桃源”“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上坪镇”等字样,还有鹰嘴蜜桃模样的公交站,一路都能瞧见,满是桃文化的味儿。到了上坪旗石村,先跟村干部坐下来交谈,才知这村子2011年经济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三,后来扩大规模种鹰嘴蜜桃,如今集体经济已是跃居全镇第三了。走在旗石村的乡道上,好看的墙绘、竹海的故事、农耕的老物件、桃文化的印记,满村子都是,河边、墙上、屋里、园子里,哪儿都有。千亩的智慧桃园全智能化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上,果子结得密密麻麻。想起来,看桃花时笑的是游人,摘桃子时笑的,该是种桃人了。

第二天,去了种桃人谢文修家,看他们挑桃、打包,寄往全国各地。谢文修说,质量是命根子,他家的蜜桃总不够卖,还承诺,收到坏果就赔一箱。这气魄真不小。要知道,近日老下雨,桃子沾了水,稍碰一下就坏,可他说到做到。有人发了坏果的照片给他,真就再寄一箱过去。这么实诚的人,我还是头一回见。

说到底,连平人跟连平的鹰嘴蜜桃一个样,让人心里头,漾起久违的诚恳与甜意。

作者:邱燕妮






上一篇:新编客家童谣(七)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