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藏着生活的底气
立过秋,风里添了几分凉,乡村的南瓜便循着时节陆续登场了。
乡村人家的墙头、院角,几乎家家都爬满了南瓜婉约的青藤,金灿灿的花朵恣意开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在乡野的清风中颤悠。
小时候,母亲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南瓜。南瓜的叶子阔大,能把地面遮得严严实实,藤上的头须却不闲着,一个劲地往前探、往上爬。葳蕤的藤蔓间,南瓜越结越密,一个个躲在叶片的“保护伞”下,一天天长大、变黄,慢慢褪去青涩。秋天一到,南瓜就“俏”了——它们完全成熟,变得坚硬而沉重,颜色也愈发鲜艳。
小时候的夏秋两季,家里常吃南瓜。那时吃南瓜,从不是图什么养生,只是家里没有更多蔬菜和食材,它便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南瓜耐存,即便在室内放一个冬天,拿出来依旧新鲜如初。那一年疫情,我正在外地,新鲜蔬菜难保存,便买了几个南瓜。靠着这些南瓜,竟安稳度过了那段蔬菜匮乏的日子。后来不论什么时候,看见南瓜,心里便多了几分底气——有了南瓜,寻常人家的餐桌上,就添了绵长的生活滋味。
南瓜最是好养活,生命力犟得很。随便找个地方种下,便能随性生长,不用特意灭虫,也不用频繁除草。不用怕疾风刮折藤蔓,也不愁家禽啄光花朵——不经意间,一粒种子发了芽,抽了枝,扎了根,藤蔓便能顺着地、攀着架,纵横出一片绿意。它对生长环境不挑不拣,藤蔓能伸展出数丈余长,一边开着金灿灿的花,一边就结出了小南瓜。
最先端上桌的,是南瓜秧的嫩头。清晨天刚亮,母亲就往菜地去,掐一把嫩南瓜侧枝,只留藤蔓最顶端的嫩叶和细芽,再把茎上那层毛乎乎的皮剥掉,叶子还要用手轻轻搓几下。之后走到屋角的水缸旁,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叶子变成软软的深绿色。
母亲隔几天就去菜园,把分蘖太多的枝蔓芽尖掐下来,将这些嫩嫩的芽尖和叶梗洗净,跟鸡蛋一起炒——那可是夏秋时节最解暑的时令菜,鲜得能多扒两碗饭。
入秋后,南瓜慢慢由青绿转成橙黄、橙红,瓜皮上像敷了一层淡淡的粉霜,摸起来沙沙的。我家每年都能收获二三十个大南瓜。
吃南瓜的法子,花样多得数不过来,可最简单也最见本味的,还是蒸煮。把南瓜切成大块,大火一蒸,掀开锅盖的瞬间,满锅金黄裹着甜香扑出来,看得人心里都暖。
除了南瓜饼,母亲最常做的是南瓜粥。把南瓜切成小块,跟新收的小米一起下锅煮,煮好的粥泛着亮堂堂的金黄。一勺入口,既有小米的醇香,又有南瓜的清甜,怎么喝都不腻。寒冬腊月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南瓜粥,暖意从喉咙一直淌到心口。母亲总把第一碗粥盛给我,看着我捧着碗吃得香,她眼角眉梢都堆着笑,比自己吃了还满足。
南瓜最是耐藏,只要瓜皮没破,放在屋里通风阴凉的干燥处,留到冬天吃,能一直吃到春节。屋角堆着的南瓜,个个裹着秋阳的暖意,守着通风的阴凉。看着它们,心里便踏实得很——这哪里是存着南瓜,分明是把整个丰收的秋天,都妥帖藏进了寻常日子里。
作者:张晓敏
上一篇:且借桃源留一宿 偷得湖山半日闲—— 桃源半岛民宿小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