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摘柿记

晚秋的柿树林,是山坳里最亮眼的景。原先缀满枝头的绿叶子,大多被秋风染成了橙红,像给树枝系上了碎绸带,还有些叶子早早落了,露出光秃秃的枝桠,却把挂在上面的柿子衬得更艳——那柿子圆滚滚的,有的橙黄如蜜蜡,有的通红似灯笼,风一吹,就在枝头轻轻晃,像缀着满树的小太阳。我踩着满地碎叶走进林里,手里拎着竹篮,竹篮沿儿还缠了圈软布,这是爷爷生前教我的,说柿子皮嫩,得好好护着,如今摸着这软布,倒像还能触到他掌心的温度。

摘柿子得用长竹竿,竿头绑着个带网兜的铁钩,这法子是爷爷当年手把手教我的。他总说“勾柿子要轻,像哄睡着的娃娃”,我学着他的样子,瞅准枝头上熟透的柿子,把网兜轻轻套上去,再往回一勾,“咚”的一声,柿子就稳稳落在网兜里,连蒂都不会掉。遇到长在高处、够不着的,我踮着脚把竹竿举得老高,手腕轻轻调整方向,耳边仿佛又响起爷爷的声音:“别用蛮力,枝桠断了,明年就少结一串果喽。”有次勾一个通红的柿子,网兜刚碰到它,几只小麻雀“扑棱”飞走了——爷爷以前总说,麻雀来啄柿子,是给果子“验甜”,它们肯吃的,准是最甜的,想着这话,倒让这晚秋的树林多了几分暖意。

从网兜里取柿子也有讲究,爷爷当年教我得一手托着柿子底部,一手轻轻捏住柿蒂,慢慢从网眼儿里拎出来。遇到柿蒂太长的,要掏出兜里的小剪刀小心剪去多余部分,免得勾住其他柿子的皮。我照着做,把摘下来的柿子分类:通红软透的放在竹篮上层,单独留出空间;橙黄偏硬的放在下层,码得整整齐齐。爷爷生前总说“好果要惜”,哪怕只是蹭破一点皮,放不了两天就会烂,所以每一步我都慢着来,像他还在旁边看着似的。

给半青的柿子做处理时,我从兜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干燥的草木灰,这是去年秋天按爷爷的法子晒的。他以前说“草木灰能挡潮气,柿子放得久”,我抓起一点轻轻抹在柿子蒂的切口处,指尖沾着细腻的灰末,忽然想起他曾拿起一个橙黄的柿子给我看:“你瞧,蒂部有白霜,说明还没熟透,捂的时候得跟熟的分开,不然水汽会闷坏它。”如今我按着他的话做,每抹一个柿子,就像又听他说一次叮嘱,晚秋的风里,倒多了种踏实的烟火气。

整理工具的间隙,我绕着几棵老柿树捡落柿。风刚吹过,两个通红的柿子掉下来,落在厚厚的落叶上,没摔破半点皮。我捡起一个,擦去上面的碎叶,看见蒂部新鲜的断痕,忽然想起爷爷说的“自然落果最甜,是果子自己愿意离开树枝了”。我把捡来的落柿单独放在竹篮一角,它们像几颗圆润的红宝石,在夕阳下泛着光,这意外的收获,倒像爷爷悄悄留给我的小惊喜。

摘下的柿子要小心放进竹篮,我蹲在地上,指尖触到柿子皮,软乎乎的,像摸着刚蒸好的糯米糕,还带着晚秋阳光的余温。有个柿子熟得太透,轻轻一碰,皮就破了个小口,甜汁顺着指缝流下来,我赶紧舔了舔,那甜里带着点微涩,是爷爷说过的“晚秋独有的味道”。他以前总说,这种熟透的柿子得先吃,放不住;半青半黄的要放进谷堆里捂几天,等涩味散了,才会变得又软又甜。

摘到半下午,竹篮就满了,橙红的柿子挤在一起,像装了一篮的暖光。我坐在柿树下歇脚,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去,把柿树林染成了金红色,连落在地上的叶子都闪着光。风穿过树林,带着柿子的甜香,还混着远处田埂上稻草的气息——晚秋的风是凉的,可想起爷爷的话,倒让人觉得暖融融的。他以前总说:“这柿子树最实在,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不管年成好不好,都能结出满树果子,给人留口甜。”

提着竹篮回家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来了。晚上把熟透的柿子分给邻居,剩下的放进谷仓的谷堆里。过了几天,捂好的柿子拿出来,剥了皮咬一口,软嫩的果肉在嘴里化开,甜得能浸到心里。望着窗外的晚秋夜色,忽然明白,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教我的事、说过的话,都像这柿子的甜一样,藏在日子里。晚秋不是萧索的结束,而是沉淀的开始,就像爷爷留下的这些念想,历经时光,依旧能给我温暖的力量。这份从枝头摘下的甜,藏着晚秋对生活的温柔馈赠,也藏着爷爷从未离开的陪伴,让寻常的日子,多了份踏实的幸福。

作者:王玉美






上一篇:阳台拾光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