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和平兴井村民保护古建筑蔚然成风 为古建筑请“保安”

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保护古建筑蔚然成风

古井、古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古村落画面

      1月3日,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举行了“广东省古村落”挂牌仪式。回乡参加挂牌仪式的陈先生在参观了古村落后,直呼“真没想到,家乡还有保护得这么好的古村落”,他表示,一定要带着家人再回故乡来看看。

古村落,我们的荣耀

      “古村落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它,让它留传后世。我为自己是兴井人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兴井村村主任陈志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步入兴井村,记者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客家文化气息,处处弥漫着古朴犹存的沧桑感。目前,兴井村有24座古建筑,这些建筑的门罩、柱础、窗栏等处都饰以砖木、石雕,窗扉、廊门等处都作梅、竹、花卉透雕,还有倒挂眉子等。“无论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是建筑价值、景观审美价值上看,兴井村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祖先留下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兴井村能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可谓实至名归。”和平县文化馆馆长庄学诚这样评价说。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当年“破四旧”的时候,他们用石灰水在一些古建筑精美的绘画、书法雕刻上刷了一层,才使得部分古老的雕刻躲过一劫。在兴井村村民的心里,老祖宗留下的这个遗产已成了该村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研究,为让古村落“活着”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兴井村:兴井古村落里每一块门板都是一部历史,每一个古建筑都是一部教科书。可以说,兴井村是研究东江流域客家民居的“百科全书”。
      “看见门槛上的石狗雕像没有?现在这种雕像已经很少见了。”在颖川旧家,今年70多岁的陈乃知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说。陈老从当地信用社退休后,一直自费搜集兴井古村的历史、典故。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村里每一处古建筑,并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由于当地一些古建筑里居住着的已不是故家旧主的后裔,他们对于住宅的过去一无所知,致使村落里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历史,很少有人能说出传统的礼仪、风俗。这让陈老很着急。
      对于兴井村的古建筑,陈老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些年,他研究得最多的就是古建筑,对此他有很深的感情,他说,他希望自己还能做更多事,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这些。

为古建筑请“保安”

      保存完好的24座古建筑是兴井古村落的一大特色。可以说,这些古建筑处处是宝,随便下一块构件其价格都不菲。因此,不少古建筑曾遭遇过“黑手”。然而,现在的兴井村,民间保护古建筑已是蔚然成风。
      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听到了当地村干部联合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自发对包括祠堂、古牌坊在内的古建筑进行看管。他们的出发点简单朴素:不能让老祖宗的遗产在我们手上败了。
      2005年8月的一天,午夜时分,住在颖川旧家的村民发现有人在偷屏风,一呼百应,全屋子40多人都起来追小偷。结果只追回了一扇屏风,另一扇还是被偷走了。记者在村委会看到,被追回的那块屏风有2米多高,上面雕梅画鸟,相当精美。现在颖川旧家加强了管理,不但加固了门窗,还把进出屋子三条通道分人看管,各负责一个通道。偷盗文物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兴井村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村里古建筑群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兴井村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也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林寨镇有关人士表示,将对24座古民居进行全面保护,进行维修,还要对古建筑群周边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还将通过各级媒体加大对兴井村古建筑群的宣传力度。另外,还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资金参与对兴井村古村落的开发,让兴井村古村落早日成为一处旅游胜地,重振昔日的雄风。

本报记者 张涛 罗军
特约记者 陈仰天






上一篇:农田水利建设掀高潮
下一篇:从紫金县城通往古竹镇的S340中石线本月15日前将贯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